【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减肥前,我是南校西门外夜市的常客,去的多了,一些摊主对我也比较熟悉,我便有机会近距离了解他们。
前两年疫情管控,很多摊主不见了,下班回家我都会朝路口望望,便多了一份期待。直到某天晚上加班后我从杨凌大道回家,路过一条小巷,昏暗的灯光下,发现有几个摊主在摆摊,摊点前没有一个食客。恰巧没吃饭,我准备随便找一家对付两口。没想到这顿饭却成了我吃夜市多年来最难做的选择,几个摊主的眼神告诉我,不在他们摊上点些什么,恐怕我没办法全身而退。我不敢看他们的眼睛,生怕由于不好意思再多吃一份炒面。
“好久不见!来这边坐,今天吃点儿什么呢?”一个机灵点儿的摊主主动搭话。“最近比较忙。”我寒暄了一下,便在她的摊点前坐下,她老公负责炒面,比较腼腆,挥舞着炒瓢开工。一会儿功夫,炒面好了,浓郁的香味直冲眼鼻,我埋头便吃,发现他俩直勾勾地盯着我,生怕我觉得不好吃,下次就不来了。我朝摊主点了点头,他们才放下心来继续干活。
后来疫情结束,南校西门外又出现了大量小吃摊,冷清的街道变得热闹起来,空气中洋溢着孜然和油泼辣子的香味。摊主们也不再为没食客发愁,脸上也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又碰见了卖炒面的夫妻,还是熟悉的“好久不见你了”,这次他们炒面从容许多,也不用盯着我把面吃完。
好景不长,可能有人投诉,说是西门外的商贩堵塞交通,小吃的味道对周围空气构成了污染。城管开始大规模巡逻,用大喇叭一遍遍生硬地驱赶小吃摊,同样也喊没了摊主的笑容,留下茫然的食客四处张望。摊主们骑着电摩到处跑,等城管走远,便折返回来。好不容易等来两个食客,城管一喊,又跑不见了。有时候我也想,既然城管这么撵,为什么不抽时间休息一下呢?看到放学后,一些懂事的孩子来到自家摊点前,帮父母干活,干完活在电摩前支个木板看书,学习,或许这就是他们父母不停挺奔跑的希望吧。
最近在减肥,有时候媳妇安排帮她买个炒面,也没碰见那对夫妻,生活就是这样艰辛却又让人满怀期待,希望过段时间,在杨凌哪个路口再听见他们熟悉的声音“好久不见。”
作者简介:赵星宇,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
编发:杨修鑫
编辑:孟可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