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城固县位于陕南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总面积约2265平方公里。从城固县出发沿316国道向西约10公里,后转入上元观连接线向南约5公里,便可达上元观镇。上元观县下辖17个村、2社区,总人口约4.1万,面积56.15平方公里。
2024年秋季,我怀揣着对乡村基层的满腔热忱,挂职成为城固县上元观镇的科技特派员,踏上乡村振兴的人生新征途。到镇以来,我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上元观镇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崔艳欣在上元观镇政府前合影
山水间的新身份
初抵上元观镇时,抬眼望去远处雄伟的大山,我不免心生畏惧。对于从小生活在平原的我,面对这陌生的环境,总感到不安与孤独。这种焦虑,几乎包裹得我无法喘息。
但幸运的是,张书记用她的热情为我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她不仅亲自接待我来到政府,还在路上耐心地为我讲解上元观镇的特色和景区,让我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来到镇上的第一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不断地思考着,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发挥我的专长,如何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食堂的饭菜虽然不太合我的口味,但同事之间的欢声笑语却为其增添了不少滋味。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与见闻。那份融洽与和谐,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办公室的大家也友好相处,积极交流。有一次在跟保荣哥了解元胡种植情况时,竟然发现还跟我的家乡有些许联系。通过跟保荣哥交流,我了解到当地经济收入主要是元胡种植。我得知,前几年,元胡的价格一直在7元一斤上下波动,今年由于市场价格上升,大多数可观地卖到了20多一斤!
“元胡是经济作物,比普通的小麦、玉米价格要高好几倍,但也正因为是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波动高,农户收入不稳定,而且,收元胡的人工成本很高,前几年还从你们河南引入过机器呢,但效率不高就被淘汰了”保荣哥说。我内心了然,惊叹元胡价格高之余,也了解到了目前元胡所面临的问题。
田间地头的足迹
在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之后,我首先投入到了对乡村振兴相关文件的研读中。一份份红头文件,如同一扇扇窗,得以让我窥见这些年来上元观镇乡村振兴发展的点点滴滴。罗镇长,是我的分管领导,每次下村督促工作时,都会把我带上。在他的带领下,我逐渐对当地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元观古镇,作为镇上特别的红色景点,同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在节假日来临之时,游客们纷至沓来,街道上人满为患,不免出现许多垃圾,这给古镇的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让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游客有更好的旅行体验,我们决定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护城河的垃圾清理则成为了重中之重。罗镇长多次带我前来督查,他每一次都亲力亲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秸秆禁烧、耕地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稳定建设等工作任务,积极协助推进本镇千万工程的工作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才干、丰富了经验,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九月底,我加入了镇政府的“火种计划”小组。该计划旨在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青年干部人才队伍,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石。
我满怀热情,投入到小组的各项活动中,其中就包括了关于元胡技术的培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元胡这种农作物。在活动中,我全神贯注地聆听专家的讲解,从元胡的生长习性到相关种植技巧,我都仔细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崔艳欣(右一)参加元胡技术培训
由于现场围观的人较多,专家的讲解时间也相对有限。当得知姗姗来迟的李阿姨未能及时听到讲解时,我主动上前询问她是否有问题需要解答。李阿姨面露难色地说:“我看地里的土壤黏度、湿度都和以前差不多,但元胡就是不长根,这可真让人着急啊!”回想起专家之前的讲解,我意识到元胡不长根可能与土壤、水分、肥料以及种植深浅等多个因素有关。
于是,我耐心地与李阿姨一起逐一排查这些可能的原因。经过一番讨论,李阿姨恍然大悟地说:“我想起来了,今年元胡价格高,我为了增加产量就多施了些肥,没想到反而导致元胡不长根了。现在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就可以对症下药了,真是太感谢你了!”听到李阿姨的感激之词,我嘴上虽然说着“不客气”,但内心却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元胡技术培训,我了解了元胡种植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和当地元胡种植所面临的问题,形成了一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投身“火种计划”、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收获季节的检验
在城固挂职的这段宝贵时光里,我恰好赶上了下半年这个收获满满的季节。经过一整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我们乡村振兴办公室正面临着县、市两级对各项工作成果的严格考核。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努力的检验,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
上元观镇有17个村,2个社区,随着考核日期的临近,各个村庄的负责人纷纷抱着厚厚的文件资料,满怀期待又略带紧张地走进我们的办公室。那一摞摞的文件,如同丰收的果实,记录着他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与点滴进步,但同时也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挂职干部感到了一丝压力和挑战。
幸运的是,我的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运筹帷幄的领导者。他迅速将繁重的核查任务进行了细致而合理的划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责任人。在这样的高效组织下,我们办公室迅速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状态。我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份文件进行仔细核查,对于缺失或不完善的地方,我都会进行明确的标注,确保每一份文件都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出乡村的真实发展情况,同时也为后续的留底存放工作提供了便利。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里的工作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更是要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种接地气、贴近民生的工作方式,让我对乡村振兴事业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城固研究生助力团的任期已接近尾声。在这里,我见证了乡村振兴的艰辛与希望,体验了基层工作的琐碎与伟大。回顾这段宝贵而难忘的经历,我深感荣幸与感激。在此,我衷心感谢我校和城固县给予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各位领导同事的栽培与照顾,感谢助力团每一位成员的陪伴与支持。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篇章,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崔艳欣,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管理专业2023级研究生、城固第六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
编发:陈欣悦
编辑:陈启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