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 (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这句出自韩红《天路》的歌词,引出了人们印象中诸多关于西藏的遐想。今天,我们走近一位来自雪域高原的少年——扎西次仁,一名今年刚考入我校的18岁藏族男孩,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故事。
他从雪域高原走来
“扎西次仁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扎西代表着吉祥如意,次仁指的是长寿的意思。”小麦偏棕色皮肤的扎西次仁,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耐心讲着。
“那你觉得最美好的藏语是哪一句呢?”
“喀姆桑!你好的意思。”他随即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对我们笑着说,脸上显露着一丝害羞。
扎西次仁和记者交谈甚欢
提起他的家乡山南市,扎西次仁美滋滋地讲着独属于那片土地的浪漫。山南市有着一座被称为“西藏第一宫殿”的雍布拉康,2300多年来它在离云彩最近的地方屹立不倒,在湛蓝天空下俯瞰着守护了千年的藏民。“我经常爬上山顶,观赏这份独属于家乡的浪漫。”扎西次仁给我们分享着他眼中雍布拉康的样子。
扎西次仁视角下的“西藏第一宫殿”雍布拉康
“这里的人们不喝碳酸饮料、橙汁,因为我们有咸香浓郁的酥油茶。”扎西次仁自豪地介绍道。他说,家乡的美食独具特色:“把青稞米炒熟、磨碎,再倒入酥油茶,就能做成糌粑。既可以炒着吃,也能拌着吃,还可以当作主食,香得很!”
谈及家乡的变化,扎西次仁感慨万分。他说,如今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山南市的农牧民早已告别了过去的牦牛毛帐篷和碉房。2020年,国家进行了统一改造,将分散居住的原住民集中迁移到安置点,曾经风格各异的帐篷被统一改造成了极具特色的藏式建筑。
扎西次仁的家乡—山南市切麦村
求学之路,坎坷亦前行
然而,扎西次仁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小时候,当地政府牵头成立了一所体育小学,学生们可以选修摔跤、足球、田径等课程。幼时的扎西次仁也因此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摔跤手”。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再加上当地人口稀疏,这所学校仅有两个教练和80名学生,开设的课程也仅限于数学和汉语。但正是在这所小小的体校中,扎西次仁学会了说汉语,更遇到了热爱一生的体育。
那时的他,在学校的田径场跑了一圈又一圈,在摔跤场摔了一场又一场,梦想也在脑海中逐渐成形:“我要去省队!”于是,他夜以继日加紧训练。然而,六年级时,扎西次仁在省队的选拔中意外落榜,即使是多年之后已经成年的他,语气中也满是遗憾。
步入初中后,在体校六年一点儿英语都没接触过的扎西次仁,明显感觉到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扎西次仁却从未想过放弃。他开始自学英语,主动迎头赶上,从最基础的字母开始,一步步突破自我,顺利考上了高中。
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更加繁重,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又多了物理、化学、生物,除此之外还要学习藏文。英语基础较差的扎西次仁学得很吃力,看着只有零星几分的英语试卷,他焦急万分,开始主动求助老师课下补习,也因此遇到了有知遇之恩的两位老师。“我们高中班主任非常严格,但对我们很好,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多少困难她都会尽全力帮助我们解决。”在班主任的鼓励和英语老师的教导下,扎西次仁的英语成绩也由此从二十分左右提高到了六十多分。提起当时的进步,他激动地讲道:“虽然只有六十多分,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谈到求学之路的扎西次仁满含感激
谈到他的精神榜样,扎西次仁讲到了被青藏人民亲切地誉为“青稞的袁隆平”的我校校友——尼玛扎西。尼玛扎西1983年进入我校攻读农作物专业,后赴加拿大莎斯克春大学农学院学习青稞育种专业,最终成为了著名的“青稞博士”。他带领团队培育出了多个青稞优良品种,推动了藏区农业的现代化,成为了藏区农业发展的领路人。当地青稞高产丰收的背后,满是他的勋绩,更被西藏人民亲切地誉为“西藏袁隆平”。
而校友尼玛扎西的故事,犹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在这片土地上被人们传颂着,也深深烙印在了扎西次仁的心中。高考那天,经过多年努力的“格桑花”终于绽放,扎西次仁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扎西次仁非常激动地说道:“校友尼玛扎西的故事在西藏家喻户晓,为了跟随他的步伐,我来到了西农。”
扎西次仁在我校三教前拍照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扎西次仁从山南市切麦村出发,跨越了1900多公里,踏上了逐梦之旅。他与西农的故事,正缓缓展开。
西农求学,梦向家乡
在海拔4500多米的山南市生活了18年的扎西次仁,刚来我校就读时,非常不适应,出现了明显的厌氧现象,会经常犯困。如今,他已逐渐适应了西农的校园生活,并成功加入了我校校足球队和校田径队,把大学生活过得十分多姿多彩。
在田径赛场上,他更是凭借着自己对运动的热爱,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成绩,“明年有望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赛事。”扎西次仁挠着头笑呵呵地说。
除此之外,扎西次仁还是校园藏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推动者。在西农的操场上,总会不定时出现一场盛大的“锅庄舞”巡演,这是由在校藏族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初来乍到的扎西次仁很快加入其中,舞步娴熟地带领大家围成圈,随着欢快的藏族音乐,手拉手、肩并肩地舞动起来。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吸引,操场瞬间沉浸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欢乐氛围中。那一刻,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来自切麦村的小小少年,他走出了大山,在西农的校园里自信绽放。
扎西次仁在图书馆学习
扎西次仁踏入校园后,便努力学习基础课程,为专业分流做好准备。“我想为山南市乃至整个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让家乡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他表示,自己希望未来能继续攻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学习先进的食品加工、保鲜与营养分析等专业知识,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家乡的农牧业产品开发中,让西藏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扎西次仁回馈家乡的决心,除了尼玛扎西带来的榜样力量外,还深受他的姐姐——欧珠措姆的影响。欧珠措姆高考时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虽身处他乡,但始终心系故土。毕业后,卓玛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工作。她穿梭于村落之间,为改善卫生条件奔走四方,耐心向牧民讲解环保知识,助力构建宜居生态环境。夏日的烈阳晒黑了她的面庞,冬日的寒风冻裂了她的双手,但她眼中的坚定光芒从未熄灭。
姐姐的选择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扎西次仁前行的路。他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更是建设家乡的有力武器。从简陋体校的摸爬滚打,到靠顽强毅力考上高中,再到跨越千里奔赴西农,扎西次仁走过的每一步都愈发坚定了他的信念:“我从山里走来,最终要向山而去。”
扎西次仁的语气平静而笃定,仿佛已经看到家乡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农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品畅销各地,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他,正是连接藏区与外界、过去与未来的那座桥梁。
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崎岖,但扎西次仁的脚步不会停歇。
作者简介:宗雪,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管理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锦丽,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管理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编发:张晨茜
编辑:祝香倩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