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梁家河》这本书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习近平的知青岁月,这段经历是习近平回馈百姓的一个生动实例,也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的集中体现,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首先,实践品格是一名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
在探索建设沼气池的过程中,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行动派。受四川发展沼气事业的启发,他毅然拉着北京支延干部柏根柱等三人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取经”行程。在成都郊县沼气科研单位,他们调研了四川办沼气的情况,认识到了沼气清洁廉价等诸多优点,更加坚定了发展沼气事业的决心。回村以后,不论是在实践中学习总结还是在实践中辛勤劳动,习近平都在沼气实验上亲力亲为,做好表率。试验成功后,为了推广,他再次亲身前往四川学习相关技术,求取“真经”,让沼气技术在陕北焕发出强大的的生命力。为了能学到真东西,习近平在调查前先把他想到的问题一一列了出来,提出学习的关键点是如何保证沼气池不漏水,能承受一定压力。白天考察,晚上总结,梳理记录,总结不懂的地方,使得第二天的总结更有针对性。
这样的“取经”方式也让我明白:只有明确关键点,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解决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我看来,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一种“实事求是”。革命战争年代时,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就不是单纯地从马克思理论中凭空提炼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实践经验,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诞生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应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治理方式,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
反观我们自身,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逃避问题,不能盲目从众,搞经验主义。很多时候失败不是因为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是因为没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或是以偏概全,目光短浅;或是力求全面以至于捉襟见肘。比如平时在准备论文汇报或作业时,我们首先就要明确汇报的重点,抓住关键问题,并带着问题来组织汇报,没有必要完全理解并呈现论文中所有的内容。在复习备考时,我觉得要做到抓住关键问题,不仅要理解知识的重点,还要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针对此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对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建沼气的经历对习近平的影响重要而深远。在这里,我想“细”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可以指单方面的事,做成大事就要脚踏实地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小的困难。另一方面指基层的事,人民的事。建沼气的经历正是习近平人民情怀的缩影,梁家河培养出了习近平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习近平看来,梁家河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他曾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人民情怀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也许我们目前的能力和地位还不允许我们去做大事,但我们要拥有大格局。青年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也引发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思考。
在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中,我也发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确实存在于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中。很多人盲目追求名利,过度重视一时得失而不注重实际效果以至于内卷,很多人在经历看似不公正待遇后就丧失原则,就只享受当下以至于躺平,好似看破红尘。最后两者都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觉得这作为人的价值实现是有问题的。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社会价值才应该作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能不能为社会带来价值,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为最广大人民做了多少事,而不是自己得到了什么,为所在阶级谋得了多少利益,我想这也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人民情怀的背后正是这样一种价值追求,能帮助着当代青年打开思想的格局,时刻保持对理想的追求。
梁家河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其中也充满了坎坷。他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有很强的“距离感”,到后来下定决心做一个“干活从不撒奸儿的农民”,再到后来扎根梁家河“要为人民做实事”,这其中不仅是价值追求,他的道德取向和处事原则也给了我很多启发。首先,从被动到主动,习近平的团结观让他找到了融入群众的路子,也应该成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感受到其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合适与不合适的问题。这种“合适与不合适”于己就必须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场合合不合适,于国就必须考虑人民答不答应。我也似乎更能理解为什么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因为这样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观念排除了自我,捧起了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同时,从被动到主动,习近平的处事态度和原则也给我平时面对精神上的内耗提供了一些思考。初到陌生梁家河的习近平感到周遭都是不信任的目光,感到很孤独和苦闷。起初,他也想过逃避,还逃到北京被当做“倒流”人口抓了起来。但后来,他下定决心不走了,积极参加劳动,团结村民,融入了梁家河,最终也改变了梁家河。
我们在面对逆境时,也要保持理智,与其被动地让逆境侮辱,一味躲避在自己的精神舒适圈里,不如热切地去面对它,积极地融入它,用行动来学习和改变,让自己沉浸在不停奋斗的满足中,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逆境助你成长,正是逆境成就了我们,到那时,我们方能同逆境和解。人的一生可以很漫长,面对着不同的环境,我们的认知和心态也一直在变化,没有永恒的逆境,也没有永恒的顺境,不变的应该是我们应采取不断面对和调整的心态。所以,我想人生应该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环境,自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正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习近平在梁家河时一面注重在劳动和实践中学习,另一方也注重从书本上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们自小接受的教育,修身自然就成了青年习近平生活的重要内容。尽管生活非常艰苦,他依然挤出时间读书,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伴随着自己的求学生涯,我越来越发现精神食粮的重要性。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许多人都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接纳自我,难以处理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最后陷入内耗之中。精神世界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很轻易地毁灭一个人,丰沛的精神世界能帮助我们找到对抗负面情绪的方法论。很多情况下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有时我也很清楚地感受到负面情绪来临时的迷茫。所以,学好专业知识也许是我们将来事业的基础,但丰沛的精神世界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梁家河》呈现了青年习近平的在知青岁月中奋斗和成长的历史,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共鸣和启迪。在阅读中我感受到这也许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梁家河这个小村庄,饱含着一代领袖的品格和情怀,正成为无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者的精神高地。
作者简介:任宇琛,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2020级本科生
编发:吕佳悦
编辑:熊千里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