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感恩教师,那种赤诚不该被遗忘 —— 访动物科技学院退休教授马章全

  

 拜访老教授

老教授写祝福赠后辈

参观书籍 

  9月10日,恰逢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连绵几日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动物科技学院志愿者带着感激与崇敬之情来拜访学院退休老教授马章全,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教授仍坚持来到楼下迎接志愿者的到来。原本还有些紧张激动的心情在看到教授稀疏的白发和亲切的笑容后烟消云散,就好像是跟自己的爷爷对话。岁月在他脸上划过的痕迹除了历经沧桑的洒脱恬淡,还有劳碌一生的睿智豁达。

  一根红线,一生赤诚

  16岁离家,8年未曾回乡,出身寒门却难以阻止少年壮志雄心。当看到报纸上西北农林部招干的消息后,他背着干馍,徒步走了一天半走到西安,渴了便向人讨些水喝,夜里便睡在街道边的屋檐下。终于被录取,分配到宁夏,后由农业班调去畜牧班,很多人嫌辛苦不愿意去,而马章全老教授却说:“我是青年团员,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宁夏盐池牧场,等待他的是茫茫荒漠,一群牛羊,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那种艰苦的生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搭在沙上的帐篷一遇风雨便被刮翻,挖土为坑,支锅为灶,树枝做筷,碗底沉沙。然而马章全教授在回味这段岁月时却心怀感激,因为他在这段日子里熟悉了牛羊的习性,更磨砺了自己的意志。

  当看到寄宿过的老乡家里因死了很多羊而悲恸痛哭时,他受到极大触动,一腔悲悯之情让他立志要学好畜牧业,真正改善农牧民的生活。那心中的炽热变成一种信仰,贯彻了他兢兢业业的一生。

  任劳任怨,坚毅绝对

  在他的工作过程中,多次深入偏僻的山区和农村,条件的恶劣可想而知。在他工作40多年中,有过6次工伤,3次骨折,得过肾炎。再一次骨折治疗过程中,他就算在病床上也不忘工作,因为疼痛不能坐起写字,他便躺下打好腹稿再支撑着坐起写几分钟,直到疼的难以忍受再躺下思考,再坐起,如此反复,完成材料。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毅的治学精神,才得到同行专家一致评价:“对同羊种质特性及开发利用的系列研究,获提了同羊选育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整体为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院先进水平。”

  诚朴勤毅,甘为烛火

  马章全教授家里的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副牌匾,上书四字:“诚朴勤毅。”这四字足以概括他:诚信、质朴、勤勉、坚毅。

  从退休以来,马章全教授笔耕不辍,平均三年便出书一本,至今主编专著6部,参编16部。交谈时他淡淡的说:“越来越意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发觉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便想多写一些书,不是为了名利,只是想把自己一生所学传续下去,好让后辈们的工作更容易开展下去,为他们留下一些精神食粮。”

  他虽不经意的说着,却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是面对余年的从容还是不染名利的豁达,或许是那种无欲无私,无我无己的精神力量感染了我。风中之烛,亦要为人间留下余热。

  走进教授的书房,大大的书柜里满满的都是关于畜牧方面的书和研究成果及记录。床边的桌子上摞的高高的盒子里全都是马章全教授获得的证书。如果年轻的眼睛只看见瞬息而变的景色却望不到苍茫的原野,那么生命注定轻飘无依。有一种厚重需要我们去承载,有一种赤诚不该被我们遗忘。

    马章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养牛学和畜牧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主持的“同羊种质特性及开发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细毛羊新品种群建立及绵羊改良”、“陕北细毛羊选育”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获中共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获陕西省优秀老年科教工作者和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王婷 1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