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蘸水面里的西农故事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2023年杨凌农科城马拉松即将开跑之际,一场弘扬杨陵面食文化的“2023年蘸水面大赛”刷爆了朋友圈。西农的小麦育种也因此又一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蘸水面是杨陵农村人日常吃的一种面食。吃蘸水面,要将盐水行好的面,一根根扯成裤带宽的面条下入锅中,待煮熟后和苜蓿或者荠荠菜等配菜捞入凉开水中降温。吃面时,蘸上熬好的番茄汤,再放入熟蒜泥和辣椒,一根一根吃。蘸水面从80年代初开始走出关中,开向全国各地,成为一张名扬四海的饮食名片。


蘸水面.jpg

蘸水面


而蘸水面这样的饮食文化发扬,离不开我校李振声院士和他领导的团队所选育的小麦优良品种“小偃6号”在关中地区的推广。小偃6号小麦不仅抗病性好,而且提高了小麦产量,其湿面筯含量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于15%,是大米、玉米所不可比拟的,非常适合关中人对面食筯道、爽滑的要求。“要吃面,种小偃”的民谚逐渐在关中流传。


QQ图片20230409225508.jpg

李振声院士在研究小偃6号小麦


小麦育种家赵洪璋院士曾经说,“关中人只要有小麦面,有苜蓿菜,一年四季不吃肉都没有问题。”从中便能窥见关中人对小麦的喜爱。而在人们的一茶一饭当中,蕴藏着的是一代代西农农科人的耕耘故事。

建校近90年来,从碧蚂1号、碧蚂4号、西农85……,到小偃6号、西农585、小麦陕627……,再到西农979、西农511等等,我校数代农业科技专家顶烈日、冒酷暑,奋战在小麦育种一线,不仅让“一个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也让蘸水面从众多面食中脱颖而出,还让蘸水面的麦粉原料越来越丰富,更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靠。


王辉教授(左七)与学校的小麦育种专家们在西农979示范方里考察交流


吉万全教授(左二)与团队成员在查看西农511的生长情况


所以,现在的蘸水面,吃到嘴里是麦实菜香的丰衣足食,捞出碗里的是耕耘树艺的西农故事。

作者简介:陈群辉,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院长

编发:孟可菲

编辑:任冠鹤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