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别样征途】种豆寻根,这个盛夏,我们把汗水洒在田野上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又是一年夏季学期,我们再次踏上了实习的征途。在农场豆田,我们挥汗如雨,“眼手快”补种大豆;在玉米育种基地,我们学以致用,亲身实践玉米套袋授粉技术;在秦岭菜园,我们大开眼界,见识琳琅满蔬菜新品种;在斗口试验站,我们认真倾听,感悟西农不忘初心、扎根西北、为民造福的九秩荣光。

挥汗如雨种大豆——劳动最光荣

大豆生产是我国农业最显著的短板弱项,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国家近年来在黄淮海夏粮区主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争取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然而,今年玉豆间作示范田由于拖拉机手操作失误、播深过深,很多大豆品种出苗情况不理想,必须人工补种。怎么办?着急上火的李得孝老师搬来了“救兵”——

第一.jpg

“大家种大豆一定不能着急,看准了再下种;播种器要垂直压进土里,播深要控制在5cm以内,动作要干脆利落;一定要盯着下料口,确保一播全苗,不重不漏……”李老师仔细地叮嘱同学们大豆播种要领。“咔、咔、咔……”随着播种器有节奏的响声,我们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经过一个上午艰苦作战,我们终于顺利完成20亩玉豆间作田补种任务。尽管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腿发软,但我想,作为一个农学学子,只有亲身参与过农业劳动,才更有底气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552268082888511028.jpg


玉米授粉有诀窍——认真是一种态度

在曹辛庄试验农场,南文华老师早已穿着全套工作服在田间等候前来实习的同学们。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的选育必须通过连续多代的人工套袋授粉、强迫自交完成,授粉质量是保证自交系纯度和杂交种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也是种科专业同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玉米套袋自交分为套雌花隔离、套花采粉、授粉再套袋三个步骤,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不折不扣地完成”,南老师讲到。只见老师钻进泥泞不堪的玉米行间,熟练地打开花袋、摇出花粉,身体微微前倾,一手打开雌花袋、一手便将花袋里的花粉均匀地洒到了花柱上。“大家授粉时一定要像我一样戴草帽、身体前倾,这样草帽帽檐可以挡住株的花粉散落,形成相对隔离的环境,不容易造成串粉”,南老师边演示边叮咛同学们,“要确保自交系纯度万无一失,必须把控好每一个细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815188398188567031.jpg


片刻间,雨水倾盆而下,我们赶忙跑上车,南老师却还在田里忙碌着检查抽情况。我想,这就是西农人对土地、对科研最朴实和真挚的热爱吧。

产业振兴助发展——走进“秦岭大菜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支柱。太白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山脉腹地,是陕西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城,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作为陕西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太白县生产的高山蔬菜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高达5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支撑地方农村产业发展是西农承担的重要使命任务。2009年,学校与太白县政府达成合作,建设太白高山蔬菜试验示范站,研究解决高山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工厂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问题。在试验站,我们认识了太白结球生菜、罗马生菜、紫珊瑚生菜、娃娃菜等蔬菜品种,参观学习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蔬菜漂浮育苗技术、有机蔬菜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高山菜田土壤保育与平衡施肥技术等新技术,了解了试验站为太白县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所作的贡献。

“校地合作、场站科研是我们西农的一大办学特色”,带队郭勇老师介绍到,“只要地方上有需要,当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我们就在当地建立试验站进行科研示范,全力支撑当地产业发展”。前,西农已经建成了眉县猕猴桃试验示范站、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等一大批试验场站,为驻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三.jpg


寻根铸魂显担当——探访斗口试验站

“余为改良农业、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

来到斗口试验站,站长赵炯书记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了于右任先生亲笔题写的斗口农事试验场建站纪念碑文前。上世纪20年代末,关中接连三年大旱歉收,八百里秦川饥民遍野。1930年,于右任先生奉命回陕赈灾,见此惨状不忍睹,于是在故乡三原设立斗口农事试验场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后收归国家,扩建成为现斗口试验站。1934年,为培养农业人才,于右任先生又在杨凌创建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作为一名西农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初心”,赵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斗口试验站承载着我们西农重要的实践育人理念——未建系组,先建场站;未启课程,先事科研。我们学校从创办以来就承载着振兴农业、改善民生的使命,大家也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民造福!”

已有90余年建站历史的斗口试验站始终与国家需要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光辉的历史。1937年10月11日,安吴青训班第一期在斗口农场开班(后迁至云阳镇安吴堡),为抗日战场输送了大批青年人才;1958年,斗口农场更名为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成为国内水平一流的棉花研究中心,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作物布局调整以来,斗口试验站改为小麦、玉米研究为主,农业科研从未间断。在斗口试验站,我们参观了解了站内正在试验的小麦穴播技术和鲜食大豆品种,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知农爱校的情怀。

4d918f26c1c7474b98faef3c0224843e.jpg

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实习落下帷幕,所能回忆起的专业知识片段寥寥,所见所思所感却让我们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正如课本所言,一个品种能拯救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造福一方人民。作为种科专业学子,我们定当努力向前辈们学习,筑牢爱农情怀,锻炼兴农本领,“托起中国种业明天的太阳”!

作者简介:李佳翊,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1级本科生

李得孝,农学院 副教授

万其鑫,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1级本科生

编发:卢芝颖

编辑:王心怡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