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黄河岸边问国策

——我校开展黄河流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处暑时节,宁夏青铜峡市叶盛镇酷暑难耐。

“以前天还没亮就出门干活,辛苦不说,挣钱还不多。现在水稻用上了节水技术,玉米的播种和收获全是机收。客商把货车拉到村门口,销路不再愁,钱袋子也鼓起来了。”龙门村村民哈军正在田野里劳作,他大声告诉正在村里做调查的师生,“我想和总书记说,我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1.jpg
哈军(左一)在田野里和学生交谈

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8月25日,我校研究生郑惠忠、张晓玉在老师带领下,在叶盛镇多个村子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户调查。

2.jpg
调研团成员在村民家中进行调研

“近年来,镇上越来越多的人去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三农’教育培训,加上生态农业的兴起,唤起了农民绿色生产生活意识。农民摒弃了过量的农药、化肥、地膜。绿色农业释放的‘生态红利’让越来越多的乡亲像哈军一样,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叶盛镇农技站站长叶建国说。

调查组指导老师李桦教授、骆耀峰副教授介绍,在宁夏所走访的29个行政村发现,大部分农户将土地流转,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悄然兴起,农村社区居民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大部分村庄拥有了环卫队和垃圾回收站,农村居民厕所改造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700公里外,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杨村,70岁村民杨文杰对前来调研的师生拉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早年吃不饱穿不暖,白衣裳不敢上身,没半天功夫就黑了,“我做梦都没想到如今能过上这么好的光景,看病有医保,出门有公交,村里的环境就像大公园,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3.jpg
杨文杰(右一)在自家院子里接受调查问卷

今年7月开始,我校安排专家教授带队,以43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的队伍,奔赴青海、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新疆等九省区,分别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调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乡村振兴百县万户大型调查”“西北五省民俗文化调研”。

4.jpg
指导老师晋蓓在黄河岸边指导学生

5.jpg
师生进行每日例行总结、互查和第二天工作安排

在两个月时间里,师生们围绕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采取走村入户、问卷调查、收集文献、统计资料和摄影摄像等方法和技术,完成了93个县、44个乡镇、297个村的问卷调查8370份,获得了丰富的资料。

“如何帮助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是我在调研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调研队员方旭是我校首届乡村振兴专项计划研究生,曾经在上海工作了两年,他认为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通过电商和龙头企业给农户担保取得贷款,可以更好的降低群众的生产风险。

“看到‘瑞阳’‘瑞雪’在延川推广,给农户带来更多收益,我更加自信,更有奋斗的动力。”园艺学院果树学专业研究生郝妮妮谈起调研,充满自豪。2019年,她的导师赵政阳教授团队育成的苹果新品种 “瑞阳”“瑞雪”通过国家审定,这一科技新成果现在已经成为陕西乃至黄河流域苹果产区群众致富的新宠。

“调研中看到更多的农村越来越好,让我更加坚定运用所学知识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助力母亲河永葆青春。”人文学院农村发展硕士李垚自7月份以来赴多个地区开展乡村振兴百县万户调查后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调查”的负责人、经管学院副院长夏显力教授说,师生目前正在撰写专业性调研报告给政府相关部门,并将集结出版。明年准备扩大调研范围,后年开始滚动调研,形成固定观测点和区域长期跟踪。

“民俗文化既是凝聚人心、淳化民风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人文学院院长朱宏斌教授认为,开展民俗文化名录的调查、整理和研究,是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繁荣乡村文化贡献西农力量的重要举措。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历历在目。走出校园来到广阔天地,感悟总书记的“三农情怀”,做到“一懂两爱”,一颗颗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