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砥砺奋进20年】(17)机电学院:育人为本 实现学院快速发展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学院之一。经过7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1999年学校合并组建以来的快速发展,学院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本科教学为立院之本,新增了车辆工程专业。获批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创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型”人才培养模式。获评陕西省精品课程2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农业部优秀教材2部,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24项,其中《农业院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六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4次荣获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次荣获学校“本科教学单项先进集体”,荣获“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先进集体”“人才培养优秀单位”。

  2005年成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59 个本科专业,开设了20 多个训练项目,每年接纳5500 余名本科生,成为学校大工程意识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农林院校产生较大影响。

  依托5个系及工程训练中心承担指导的全国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工程综合能力竞赛、智能农业装备创新竞赛、RoboCup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竞赛、Honda节能车大赛等6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构建了“1+6+X”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245项。合并组建20年来,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8063名。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校院系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毕业研究生发表SCI、EI论文500余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项,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0项,2名博士研究生获学校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资助项目。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级竞赛一等奖5项。获美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优秀论文奖6项。研究生连续5年获AOC学术成就奖,提升了学校在ASABE及国内外农业工程同行中的影响力。

学科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了重点发展农业工程学科,加强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思路。搭建了旱作农业机械与装备、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生物质综合利用三大学科平台,构建保护性耕作机具与深松技术等10个研究团队。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农业农村部北方农业装备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西部科学观测实验站、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现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68个,实验室面积8390平方米,设备3480台(件)。

  聘任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为学院学术院长,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Elsevier中国高引学者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中青年创新领军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选留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34名。

  科研经费从1999年不足百万增长到2018年的2818万元,增长了近30倍。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被SCI/EI收录论文800余篇,5篇论文入选ESI国际排名前1%。《陕西小麦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配套机械化装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学院已在旱作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开发的5个系列、近30种旱作农业装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西部省区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咨询,培训各级各类专业人才30000余人。

扩大对外交流 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

  创建了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研究院,与10多个国家(地区)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10余名教授为客座教授。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6期“双清论坛、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0余次。累计出国留学、研修或交流达400余人次,来访外国学者300余人次。连续举办四期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大学生暑期访学项目,接受培养国外留学生11名。2019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