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8)西农首任校长于右任(二)

5555.jpg

于右任审阅西北十年万井计划之真谛给沙玉清的回信_副本.jpg

于右任审阅西北十年万井计划之真谛给沙玉清的回信

提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编制原则,布局学校二元学科发展体系

1934年3月22日,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于右任提议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编制原则。

在该编制原则中,于先生明确提出了西北农专本科应设农艺组、森林组、畜牧组、兽医组、农业经济组、园艺组、水利组、农业工程组、农艺化学组9组,农专附设高职应设农艺科、森林科、畜牧科、兽医科、园艺科5科;阐明了西北农专本科与附设高职应同时开办,并详陈了同时开办的9大理由:一是农专高职造就之中等技术人才与农专本科所造就之高等技术人才均为现实农业所必需,同时造就,方为上策。二是若西北农专先仅设高职,不设本科,一方面高职教材缺乏来源,另一方面国家迫切需要的农业高等技术人才短期难以造就。两相并进,较为完善。三是西北农专亟宜开办 本科各组,从而使近年由于遭受天灾而无力至外省求学深造的大批西北地区高中毕业生能有深造专门学业之机会。四是西北青年具有升入专科学校学力者很多,只是因为缺乏专科学校,导致有的荒废前功,有的沦为失学失业者,有的趋于文法学科。这些状况均无益于地方实际需要。西北农专本科各组之开办实为必要。五是西北青年在平、津、沪、汉各地求学者,年来备受天灾及农村破产之影响,中途辍学者为数至多。西北农专开办 本科各组,一方面可使这些辍学学生进学有途,另一面就近求学,可补救学生家庭经济之穷。以西北目前情况论,此办法实不可缓。六是国内有志开发西北之青年,愿投身西北实地求学者应不乏其人。西北农专开办 本科各组,会使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闻风向往。这种生源大融合不仅会促使西北当地青年更加奋勉,而且会使学校的学术程度因比较而提高。七是西北农专开办的本科各组附有实际试验及推广之工作,能为专门学人提供研究平台,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之效果。八是西北农专本科各组是就西北地方急切需要而设,理应与附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同时开办。九是西北农专本科尚未开办,若单成立附高,则与专科学校规程相背。

学科编制原则,勾勒出了西北农专本科和高职二元学科体系协同发展的基本构架,阐明了学校二元学科体系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是西北农专学科建设的行动指南。

助推西北农专的西北农业调查与研究事业

1934年7月份,西北农专筹备处奉农专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于右任令,派安汉为特派员随带调查员李林海、筹备员李自发等前往甘肃、宁夏、青海三省调查农业状况并筹设农场,本校分函甘宁青各省政府及建设厅,届时予以协助,以利进行。

安汉等人于7月12日由西安首途西上,经陕西彬县、长武以至甘肃平凉,历时16日抵兰州,沿途调查地势、水利、森林、土壤、气温、地价、牲畜、作物等,30日由兰州转赴青海,直达西部湟源、共和、贵德各县,又从青海北上抵甘州、安西、宁夏一带及西至天水等处,历时四月之余。沿途考查农情颇详细并择定本校应设农场各地点。学校在甘肃设立的农场位于兰州以西四十里之西古城,已聘温仲兴开始筹备。1934年11月下旬安汉等调查结束回校。于右任为1936年出版的《西北农业考察》一书亲自题写了刊名。

1934年于右任还托沈宗翰博士在甘青两省代本校调查农林实况,并请土壤专家美国人梭颇博士来校进行土壤学相关试验研究。梭颇对本校农场规模宏大非常赞慕,拟再来作长时间之研究。

于右任先生凭借个人的号召力,吸纳安汉、沈宗翰、梭颇等业界名流参与西北农业调查与研究,助推西北农专科研与推广事业的开展与深入。

典立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西北农专办学理念

在西北农专筹建过程中,于右任非常强调实验、实践等办学条件的重要性。他认为:办学条件不备,遂使贤能却步。即使勉强留住人才,也是人才、经济与时间的浪费;农场、林场、牧场等附属场所也是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属场所(农场、林场、牧场)未完成,不宜开办 本科;即使不开办 本科,农场、林场、牧场等亦万不能不备。并提出:西北农专的筹建要优先成立各重要研究所及聘定专家,并迅速开办农林场。

1933年10月,筹备工作首先着手建设农、林、园艺等各实习实验场所。农场场址在杨陵三道原杜家坡村,由我国早期著名棉花栽培育种专家郝钦铭和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沈宗翰主持筹建;林场分设三处,眉县分场由来自德国的著名林学家戈特里布•芬茨尔主持筹建,咸阳、武功两分场均由我国著名林学家齐敬鑫主持筹建;园艺场场址在杨陵二道原,由曾任劳动大学农学院院长的著名园艺学家郭须静(字厚蓭)等主持筹建。其中,郭须静在筹建园艺场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于右任先生亲自为其主持后事。

在筹建场站的同时,学校同时开始了科学研究。

于右任高度重视学生的田间实践环节。1935年6月上旬,于右任电令国立西北农专:“近因值收麦期间,特停课一周,俾学生实地练习统计试验、田中获麦等,并将此项练习即做学生成绩,当即令饬高职遵办矣。”结果学生获益极多。

正是于右任“先建场站,后建系(组)”的筹建思想及对学生田间实践的高度关切,奠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国立西北农专办学理念。

吸纳陕西省水利专科班入校,促生水利组提前开课

陕西省水利专科班为我国近代水利工程专家李仪祉先生所创建。上世纪30年代初,李仪祉先生在兴办陕西关中泾惠、洛惠水利工程中,每感人才缺乏,于1932年呈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陕西省水利专科班,附设于陕西省西安高级中学,1933年春招开始招生。

1934年3月,于右任在拟定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编制原则时,拟设立水利组。同年5月,于右任与李仪祉反复协商,双方同意将陕西省水利专科班改为西北农专水利组。1934年6月19日陕西省政府第100次政务会议议决通过这一改组议案。同年9月1日,西北农专完成接收陕西水利专科班本科生、预科生76名,教职员18名,聘李仪祉教授兼任农专水利组主任,正式开学。当时因农专正在基建,仍借用西安高级中学房舍就地办学,1935年8月迁至武功张家岗农专校部。

陕西省水利专科班的“嫁接”入校,节约了学校水利组筹建的时间成本、招生成本、教师招聘成本等,前置了学校水利组的启动时间。

“十年万井计划”惠泽西农

卸任西农校长后,于右任仍然心系西农的发展。1941年夏,于右任视察西北后,萌生“十年万井”计划以救西北之穷,谋西北之利。

1942年8月1日,中国工程师学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中国工程师学会暨各专门学科联合年会。于右任将该计划电达大会研究、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于先生提出的“十年万井”计划是一项切实、有效、易行的西北水利补助工程,为目前亟应举之事。旋即成立西北区“十年万井”计划研究会,任命国立西北农学院水利系主任沙玉清为主任委员,并委托该研究会会同国立西北农学院负责实施。

为了推动“十年万井”的实施,中国工程师学会组织了一个由国立西北农学院沙玉清教授和陕西省水利局陈之颛工程师负责的水利考察团。该团于1943年4月1日自兰州出发,先后考察了甘肃河西地区,当年宁夏的居延地区(今内蒙古的额济纳旗)以及新疆的哈密、迪化(今乌鲁木齐)、伊利、塔城、阿尔泰、阿克苏、焉耆等7个地区,往返10余月,行程3600余里,1944年元月21日结束考察,回到兰州。

考察归来后,从1944年上半年开始,沙玉清先生先后在《大公报》 《中央周刊》以及《西北水声》上发表“十年万井之真谛”“十年万井  建设西北”等文章,对西北地区的水利事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述评。特别是1945年6月,沙玉清与一同考察的陕西省水利局陈之颛共同撰写的《河西居延新疆水利考察报告》,把所考察的每一地区之水源、水利现状、将来之展望、以及建议都详细地总结、概况了出来。这些详实、丰富的第一手考察资料与系统总结,丰富了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教学内容,为西北农学院开展西北水利研究与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于右任对 “十年万井之真谛”等文章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并提出了明确的修改及发表意见。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