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校广大科教人员坚持“四个面向”,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团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潜心研究,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农学院:小麦基因组学团队在大麦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表型、基因型和转录表达等多个层次解析了野生大麦微环境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理,为同域物种形成理论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为揭示物种多样性的来源及植物变异的基础提供了重要信息。
植保学院: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在赤霉病菌和小麦互作领域取得新进展, 揭示了病原真菌和寄主的孤儿蛋白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功能,阐明了其竞争互作机制,建立了病原真菌和寄主植物互作的新模式,为开发小麦赤霉病防控新策略打下重要基础。
园艺学院: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在糖转运蛋白协同调控果实糖积累的新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解释了为什么果实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等己糖含量可达鲜重的10%,而叶片等器官含量不足1%的问题。揭示了液泡膜上两个不同家族的糖转运蛋白能够协同调控糖的积累,为以后通过分子育种提升果实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动科学院:绒肉羊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取得原创发现——现代山羊的抗病能力源于近缘物种的基因渗入,阐明了现代山羊广谱适应能力强源于通过杂交获得其他物种的MUC6基因, 该基因与其他驯化基因一起,帮助山羊成为最早被成功驯化并广泛传播的家畜。
草业学院:草坪草生理生态科研团队在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耐盐性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适当地提高BR水平或增强BR信号转导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然而过量的BR与BR不足一样对植物的耐盐性不利。
动医学院:动物重大疫病病原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团队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体液免疫应答领域取得新进展,解析了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宿主后体液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中和抗体在PRRSV免疫保护中的作用,为未来PRRSV病毒的新型疫苗研发和防控打开了新的方向。
林学院:花椒团队在花椒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系统研究了花椒和竹叶花椒的遗传多样性、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栽培起源,对花椒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学院:园林与景观设计团队在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宜性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结合人体生理及热响应变化特征,提出了开放空间的景观优化设计策略,为多视角剖析开放空间热舒适调控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为改善开放空间热舒适的适宜性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资环学院:土壤氮碳转化机理及调控团队在氮肥引起的土壤酸化作用导致我国农田无机碳损失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估计了1980年至2020年我国农田因施用氮肥及氮沉降引起的土壤酸化而导致的土壤无机氮存量损失数量,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了到2100年施用氮肥及氮沉降对我国土壤无机碳贮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我国施用氮肥对土壤固碳、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及土壤肥力变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建学院:农业生境系统过程模拟与管理团队在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气象数据融合方法和玉米当季动态灌溉策略。
信息学院:农业信息获取与智能控制团队在边缘计算物联网中信息年龄分析与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所设计算法无需引入额外计算过程以验证优化问题的凸性或者求取目标函数的各阶导数,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食品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团队发现间歇性禁食减少糖尿病认知损伤新机制,揭示了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间歇性禁食模式改善糖尿病及认知损伤中的重要参与机制,为营养干预和改善代谢相关机体健康问题提供了新启示。
生命学院:旱区生物质能研究团队揭示植物碳运输的分子调控机制,发现AtSUC2转运活性的调节需依赖其泛素化和磷酸化修饰,发现调控因子缺失的植物具有更大的生物量及产量,并提出控制SUCs的调控蛋白可能是提高植物生产力更为可行的途径。
化药学院:不对称催化合成团队在胺类手性化合物合成领域取得新进展,在一个反应容器中同时实现还原胺化和不对称氢化的化学转化,可以一步构筑多个化学键,使得相关胺类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效率显著提高,为相关胺类手性药物的绿色高效合成提供了极具潜力的途径。
经管学院:中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团队在数字农业运营管理方面取得新进展,从基础建设、应用升级和成熟爆发3个阶段识别出数字农业运营管理面临的6个关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从机械化电气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跨越和数字农业运营管理这一新兴领域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水保所:植被动态与地表过程研究团队在土地利用对陆地碳循环年际波动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揭示了影响全球陆地碳循环动态的机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陆地碳循环研究方法,为土地管理应着重减少毁林导致的碳排放、提高次生生态系统碳汇对气候变化韧性等气候变化减缓和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