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
八一,致敬最可爱的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更展军人雄风。在河南千年一遇的特大水灾面前,一支由我校退役军人组成的营救小分队闻“讯”而动,自发成立,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凶险的水灾一线,开展营救抢险,谱写了八一军旗红的时代新曲。
“若有战,召必回!”
汛情就是命令,得知7月20日河南灾情发生,并愈发危急后,共产党员、转业军人、兼任杨凌曙光救援队副队长的我校校医院救护车司机刘序立刻在杨凌示范区应急局的统一部署下,于7月21日下午6点带队,率第一批5名救援人员从杨凌高速东口出发,携带动力冲锋舟,救生器材、迷雾喷杀设备、25公斤84消毒液,驾车赶赴河南郑州水灾现场进行救援。刘序,成为了杨凌首批赴河南的救援人员。而他不知,身后还有一批热血青年也已按捺不住。
每日河南汛情的消息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牵动着国防新青社的战友们的心。7月21日,当我校退役大学生社团“国防新青社”学生负责人、化学与药学院2020级研究生周遵军发起组建救援队支援一线的时候,得到社团学生的广泛响应,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应该主动作为、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大家这种赤子之心令我极为动容,身上满是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坚毅勇敢和青春向上的热忱!”周遵军说。
出发前装载物资
7月21日,国防新青社学生代表共11人联名向校党委写下请战书,请求到人民最需要的一线去。
虽然大家豪情万丈写下了请战书,但是要准确联系到前线并不容易,22日从中午开始,他们不停拨打许多河南各地前线指挥部电话,但并未取得实质的进展。多方寻找联系无果,令大家焦急不已……
22日晚22时卫河决堤,汛情更加严峻,这更坚定了他们的决心。“无论前方如何危险,也要到一线去,要同灾区人民一起,并肩共抗时艰!”他们坚持与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多个部门联系,几经辗转,终于在22日23时,联系到了杨凌曙光救援队!
“把我们算上!”得知杨凌曙光救援队正筹备第二批人员,他们马上请求加入。7月23日下午,周遵军、孙艺硕、吴万里、张昊从杨凌出发,购买好保险,与杨凌曙光救援队6名队员一共10人,组成了第二批杨凌援豫救援队,当日晚,在杨凌仓库他们即同其他队员一起完成了入豫8吨救援物资的装载工作。
7月24日早上8点,第二批援豫救援队成员携带救生衣、安全头盔、防潮垫以及600箱矿泉水和100箱方便面共8吨等救援物资启程,赴河南新乡参与救援。于翌日抵达新乡市凤泉区的秀才庄村,与刘序带领的杨凌曙光救援队队员汇合。
“‘若有战,召必回!’,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庄严的承诺,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有义务和责任冲在第一线。” 吴万里坚定地说。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在去往灾区的路上,看到的络绎不绝的救援队伍和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这些过去在电视上见过这些场景,当在现实中看到并亲身参与到其中时,令队员们心中无比震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力量!”,情绪激动的队员们摩拳擦掌,做好了开展抢险救援的全部准备。
驾驶冲锋舟进入水区救援
7月24日晚21点,救援队抵达目的地新乡卫辉市。危情之下,救援便是一场与时间争夺胜利的比赛,直面当地大面积受灾,万余人急需物资、亟待救援的严峻形势,大家顾不上一路的舟车劳顿,不顾深夜汗水湿透衣背,只想着将物资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救援工作争分夺秒地展开,在刘序队长的率领下,他们第一时间将携带的物资卸车并连夜完成物资的分发工作。
7月25日,队员们辗转至村中积水严重的凤泉区秀才庄村,开展群众转移工作。秀才庄村积水严重,最深处超3米,整个村内约5000人被困。村子很早就已停水停电,许多村民家里储存的食物也已告急。救援队刚一到达现场,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救援队齐心协力,他们驾驶着冲锋舟和皮划艇,穿梭在秀才庄村积水的街道中,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展开搜救。
直到7月26日凌晨,救援任务结束,组织通知下午17时返回杨凌。在河南灾区的5天4夜,他们10人协同陕西省曙光总队从郑州到新乡再转战卫辉,共救助和转移群众1100余人,运输物资几十车,并在当地建立曙光临时医疗救助点,救治伤员60余人。
运送群众转移
队员们的英雄义举令灾区群众大为感动。在停电停水的情况下,受灾群众把自己家里仅有的食品和饮用水送给他们。由于救援长时间在水里浸泡,身体不适、皮肤感染,群众会及时把家里的药品和消炎药拿来让他们使用。7月26日,当队员们结束了救援任务要返回陕西的时候,河南人民拉起横幅,手摇国旗,自发来到高速路口为他们送行,并不断的拦住救援车,把食物和饮料通过车窗投到车里……
“看到灾区人民充满信心,当看到灾区人民对我们挥手含泪告别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刘序激动地说。
站时代潮头 做中流砥柱
这段经历成为了队员们永生难忘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遵军作为四名学生中年龄最大、最早服役的,同样也是第一位在请战书上签字的人,他说:“曾在西藏服役过的父亲听到我要去一线后心情很激动,表示非常支持。在灾区里看到多种救援队和志愿者团结一心,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力量,很有力,也很温暖。”
当初怕母亲担心,张昊把他要赴豫的事只告诉了哥哥。然而,他说类似的事他还会继续去做。“我会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地做下去,被需要的时候,依然会义无反顾。” 对于责任与践行,这个小伙子有了坚定的思想。
孙艺硕来自四川,小时候经历了汶川大地震,那时全国各地同胞千里迢迢赶来援助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里,他那时就下定决心,以后如果有机会援助他人时,一定在所不辞。“这次得知有机会去往救灾一线时,我就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救援队伍。”
到达灾区后,那种全国各地和灾区人民共同抗击灾情,救助受灾群众时的场景给小孙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想正是中华民族这种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凝聚力,让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我认为不仅仅因为退伍军人的身份,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青年,乐于助人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我们没有能力为社会做出太大贡献,但当有机会奉献自己,帮助他人时,我们青年一代应该责无旁贷!同时,我们也要以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主动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经过这次抗洪抢险救灾,对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叫“众志成城”,吴万里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力再强的人,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十四亿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形成的中国力量就排山倒海,势不可当。而青年,作为时代的先锋,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要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青春,乃至生命!”
国防新青社组建于2020年11月,挂靠在学校人民武装部,是以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为主体的社团。成立以来,队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学校国防教育、征兵宣传、志愿服务、国家安全等方面积极作为。危难之际,他们不惧艰险、挺身而出,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就地休整
已过不惑之年的救援队队长刘序,1995年参军入伍,2005年转业到学校工作,十年的军旅生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转业军人,他从2008年开始坚持做公益事业,救人无数。“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就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自己做的事情带动身边的人多做一些公益事业、传播社会正能量,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教育,对得起军队大熔炉的锻造!”
后 记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每每听到祖海的这首“为了谁”,眼前浮现的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人民子弟兵那刚毅的面容和英勇奋战在各个防线的身姿。舍小我,为大家,心中有大爱,胸中有大义。无论何时,军人,始终出现在人民需要的第一线,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人!
誓言铮铮,军旗猎猎;初心不忘,军魂永驻。我们身边这些令人可敬可佩的退役军人,尽管已经离开了军队,但他们仍然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们用行动实践着自己在党旗前许下的誓约,以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冲锋陷阵。若有战,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他们的义举大爱,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
碧血有痕忠魂永驻,青山无语浩气长存。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恩,致敬!
胜利归来
编辑:张琳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