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校陕西永寿小麦科技小院在永寿县马坊镇御驾宫村村委会挂牌成立, 我校校友、资环学院学术院长张福锁院士揭牌。小院首席专家、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王朝辉表示,以科学施肥、培肥、控肥等措施,养育好土壤,让好土地长出好庄稼。
旱地土壤肥力研究在我校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植物营养学家、我校李生秀教授和赵伯善教授等就围绕旱地土壤磷肥有效施用、高效施磷技术等问题,在渭北多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四十多年里产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培养出了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
2008年以来,王朝辉教授带领团队围绕黄土高原人体锌硒营养缺乏引发的大骨节病、儿童发育不良等问题,在永寿县马坊镇养马庄村开展作物锌硒营养强化研究。2012年,团队根据科研工作需求,同时也为了传承老一辈开拓者的科学家精神,就将试验基地搬迁至李生秀教授的家乡、同属马坊镇的御驾宫村。御驾宫村大力支持创新团队的工作,将闲置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免费提供给团队,协调落实了100多亩土地用于团队的研究试验。
10年来,该创新团队通过御驾宫村的试验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建立的西北旱地小麦监控施肥技术、氮磷钾化肥定量减施技术,先后成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团队扎根黄土高原,服务渭北旱塬和西北旱区土壤培肥和高效施肥,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开展相关技术培训100余场、上万人次。团队被评为国家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团队研究生已壮大到150余人,先后有12名研究生获校级优秀党员,10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博士后惠晓丽获国际锌协第四届中国锌肥研究与推广杰出贡献奖,优秀毕业生马小龙成为浙江一家农业企业带头人。
张福锁院士深情回忆了李生秀、赵伯善等母校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充分肯定了团队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校资环学院、研究生院负责人,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师生,永寿县委、科协、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及马坊镇党委、御驾宫村委相关负责人等参加揭牌仪式。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