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学思践悟二十大】(4) 冯佰利:“小杂粮”里有了新生机

“过去种杂粮、吃杂粮,是为了产量高,可以填饱肚子。现在可不同了,它营养丰富,既是传统口粮,又是保健食品资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冯佰利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作为药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

时隔7年,再提“大食物观”,并将其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要内容。可见,中国居民的饮食已摆脱单一摄入而趋向多元结构,不但有日常的主食,也向全谷物、豆类、肉类等高营养价值食物发展。

对此,与小杂粮打了30多年交道的冯佰利教授对“树立大食物观”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他说:“‘大食物观’下,人们更注重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营养搭配的均衡性,这为小杂粮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促进杂粮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又一‘主角’。”

从1990年开始,冯佰利致力于小杂粮研究推广和产业开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团队选育杂粮新品种48个,研制杂粮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50余项,选育的荞麦、糜子、谷子、高粱等品种先后在湖北、重庆、辽宁等20多个省区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

尤其是团队培育出的适合产业化开发的系列小杂粮品种,如西农系列荞麦品种、陕糜系列糜子品种、宝绿系列绿豆等小杂粮新品种,不仅为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品种支撑,也为服务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近年来,冯佰利团队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上下功夫,打好种业翻身仗,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我们针对杂粮生产特点和优势,加强黄酮苦荞,观赏荞麦,粮草兼用谷子、糜子,酿酒专用高粱,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的选育,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冯佰利说,去年,他们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主推技术,实现小杂粮的年际间轮作,有利于粮食或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更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小杂粮也有着多重角色,它不仅是粮食,也是一道美食,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冯佰利说,“小杂粮不仅要种的好,还要靠它发家致富,让小杂粮成为大产业,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荞麦饸饹、黄米粽子、糜子黄酒、黄米摊黄、荞麦凉粉……小杂粮让“吃饱吃好”的平凡心愿,变成了“健康美味”的新愿景。另外,冯佰利团队点“粮”成“金”,选育彩色小杂粮,发展田间艺术,助力旅游产业开发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让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深耕小杂粮,成就品牌“天下知”。“今年,我们也会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积极组织开展旱地作物增产行动、秋粮提升行动、杂粮品种提升行动,加强小杂粮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不断在种植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冯佰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