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 为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既要推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又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科学布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分六个方面,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被视为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
在吴普特看来,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借助“一带一路”机遇,不断加大开放力度。他认为,主要应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以“线”推动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陆海新通道,促进“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打通运输大动脉,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统筹协调力度,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连接线建设,助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二是以“点”带面,通过国内外农业合作园区建设,以外带内、以内促外,对内开展西部地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对外开展“一带一路”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内外联动,形成推动“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的“双轮驱动”和高水平双向开放格局,促进国内外农业园区的对接发展;三是沿“边”开放发展,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探索农业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加强“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云南四川等地的边境地区无疫病防控区建设,支持在跨境农产品金融、通关执法合作、农业技术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
吴普特认为,培养农业人才应遵循以下三个路径: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农科”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动学校优化专业课程内涵和培养方案,改造提升和创设一批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的新专业,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基层、有“三农”情怀的复合型人才;第二,打破学科设置的“篱笆墙”。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建设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依托学校试验示范站、教育教学实训基地等平台,开放办学、实践育人,打造产教研融合育人新模式;第三,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盘活农村现有人才资源,为新机遇新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农民日报》2020年05月28日 第006版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