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试验场站科教服务“三秋”忙

秋分已过,正是北方秋收、秋耕、秋种的关键时期。在学校各试验场站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场站管理处(场站服务中心)科学统筹、严格监管、不违农时,扎实做好各项科教服务保障工作,确保 “三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科学统筹 全方位开展秋播备耕

曹新庄试验农场位于校本部,承载众多科研项目,是我校师生科研试验的重要基地。自9月中旬起,曹新庄试验农场就统筹人力资源,成立机耕服务、资源调配、科教副产品处置等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分工。为解决科研急需,先后为农学院引进人才王东教授、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水建学院胡笑涛教授等13个课题组重新调配试验用地72亩。制定发布秋播备耕共性工作方案,征询各入驻课题组个性化需求,采购、储备了580余亩科研试验地的秋播底肥等备耕农资,对所有农机具进行了全面检试维修。

自夏季学期放假起至9月16日,曹新庄试验农场安排机械、人力先后完成了400余亩科研试验地的打草、旋耕、施肥系列播前整理,累计作业面积达2000余亩(次)。同时,应新建蔬菜基地课题组科研急需,农场自筹资金购置了一台小型旋耕机,对试验大棚内土地进行了深翻、旋耕整理,确保了蔬菜材料如期移栽,科研试验正常开展。

国庆节前,斗口试验站对驻站课题组张正茂老师的46亩试验地进行了旋地、施肥作业,对试验地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并根据天气变化,缩短假期,全力配合各课题组抢收、抢种,奋战“三秋”。咸阳试验站也制定“三秋”工作方案,与驻站各学院课题组对接联系,按需进行农资采购,提供毒饵配置、旋耕、施肥等秋播前科教服务。

严格监管 加强科教副产品管理

今年秋季,我校相关学院20余个课题组累计在曹新庄试验农场种植夏播作物近200亩。为有效保障科研试验材料和科教副产品安全,防止被盗采和破坏,曹新庄试验农场自9月份作物成熟期临近之际,全面加强监管力度,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不间断开展田间巡逻,排查隐患,及时疏导、驱散无关人员进入试验场区。

曹新庄试验农场在提供科教服务的同时,承担科教副产品处置主体责任,处置小组全方位落实,处置收入全部反哺田间管理服务费。由于采收机械短缺,9月25晚上,经农场、课题组共同谈判商定的收购商对周建斌、王保通两位老师共计52亩玉米试验地进行青贮采收,曹新庄试验农场职工刘社龙、胡洋群在田间地头严格监督,直至凌晨3点采收完毕,账款核对无误才下班。“我们负责科教副产品处置工作,就应该自始至终守在地里核对数量、金额,要对得起课题组老师和农场领导的这份委托和信任”,刘社龙如是说。

截至目前,曹新庄试验农场先后对入驻的17个科研团队的科教副产品进行了处置,以地头出售方式累计处置青贮玉米52亩。同时,咸阳试验站今秋自种的80余亩玉米,经场站服务中心主持组织销售谈价会议,确定了收购客商,于9月25日上午进行了青贮饲料销售。

不违农时 战风雨抢分秒忙秋播

农时就是指令,田间秋播刻不容缓。9月20至21日的持续降雨导致部分油菜课题组不能及时播种,直到9月24日下午天气放晴,土壤达到播种条件,曹新庄试验农场第一时间组织机械、人力对4个课题组23亩油菜地进行了施肥、旋耕整理。农学院陈明训教授课题组在次日一大早就开始了试验小区布置、划行播种,完全消除了科研试验迟播的顾虑。

为保障秋播试验地整理进度,9月26日,农场全体职工取消周休,全员坚守奋战在田间地头。9月27日天气阴沉,预报28日有降雨,科研师生们担心持续降雨会影响小麦试验材料播种节点,焦虑万分,曹新庄试验农场得知后随即响应,当天晚上全体职工挑灯夜战,加班至深夜11点,累计完成了北校西区8个课题组73亩试验地的施肥、旋耕整理,为课题组如期播种赢得时间,职工蔡东明驾驶小麦数控精播机和农学院67岁谢惠民老师在乾县试验站山上,抢种试验材料至深夜10点多。

“十一”黄金周,曹新庄试验农场全体人员坚守在生产一线,10月1日至2日因降雨影响,田间生产被迫中止,转为农用机具修整养护,从10月3日起,各项生产活动恢复正常。截至目前,曹新庄试验农场已完成3个课题组累计56亩的试验材料精播作业,王辉、李学军、许盛宝、马守才等课题组人工穗行单粒播种正在有序进行中,小麦小区精播机预约服务也按照各课题组需求如期推进,国庆节前播种的油菜试验材料已整齐出苗,长势良好。

放眼望去,在曹新庄试验农场成片连方的试验田里,一台台机械往来穿梭,师生们在脉络清晰、整齐划一的犁沟处精细点播,田间地头垄畔有致,区块划分规范有序,科研材料品类标注清晰,犹如一幅幅刻画在大地上的艺术画卷,彰显着西农人投身农业科研的精气神,孕育、积蓄着来年满满的希望与力量。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