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农校园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姐妹,从小到大,两人都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一起学习、成长、生活,2021年9月,她们分别以613分、605分考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和生物技术专业。
如今,正值大四的她们,即将有新去向,姐姐茹靖雯直博到清华大学,妹妹茹靖媛直博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在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科学领域继续专研探索。
双胞胎姐妹成长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学习的好“搭子”
刚踏入西农校园时,两人都是充满好奇又懵懂无知,带着对未知生活的期待,开始了新阶段的生活。
从小到大,姊妹俩都是形影不离,互帮互助,有困难总是一起面对,姐姐性格稳重,妹妹思维敏捷,她们更是成为彼此学习的好“搭子”。
无论在面对学业还是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时,姐妹俩会随时分享彼此的烦恼与喜悦,互相加油打气,正是这份深厚的情感纽带,让他们在逐梦路上从未感到孤单。
大一上学期,也许是因为刚刚步入大学,对周围环境的生疏影响了学习的劲头导致姐妹俩的大一上学期成绩不太理想,姐妹俩发现问题后,便不断的调整学习方式方法,更加发奋学习。因为两人都在一个学院的相关专业,学的专业知识经常会有一些相同,两人经常一起泡图书馆,探讨学习上的疑惑,攻克一道道难题,直到把问题弄清楚,还一起备考英语四六级、一起参加各类竞赛。
在她们不断努力下,她们的大学生活不断结出硕果。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优秀大学生、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三等奖......
三年前的“约定”
姐妹俩在新生入学时接受采访在大一刚入学的新生采访中,姐妹俩就约定了四年以后要继续攻读研究生,两人都在默默为这个约定互相努力着。
为实现这个目标,姐妹俩在科研之路上早早就起步。姐姐茹靖雯在大一暑期秦岭火地塘实习期间,就和小组一起探究了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沿海拔分布的空间格局,并完成了一篇论文,并在《生物多样性》上发表。作为负责人,还带领团队申报了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TaHIR5 与 TaCIP73 互作调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分析》。
妹妹茹靖媛在班主任王亚飞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逐渐步入科研的轨道,从最基础的实验开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开始负责起了“TRA1A和TRA1B蛋白在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的功能研究”项目,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科研训练。在大一结束后的暑假,还前往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还加入到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参与“TaDof1调控小麦籽粒大小的机理研究”项目中。
“科研不仅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塑造自我的征途,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挖掘,更是对心灵的历练与成长,这其中不仅有探索的乐趣,更存在着失败的苦涩同时也包含着成功的喜悦。”
她们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实验结果不尽人意、实验做不下去,对姐妹俩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但她们从不沮丧,往往是推倒重来,重新确定思路。她们深知,只有不断尝试与挑战,才能实现心中理想。
一份热爱、一份坚持,让姐妹俩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向着科研的高峰一路高歌。最终,两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当初的约定,一起攻读研究生,继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续钻研、突破。
姐妹俩的“浪漫”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是姐妹俩自始至终的追求。她们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在爱心支教、新生迎新季、杨凌马拉松比赛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总能见到姐妹俩忙碌的身影。姐妹俩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专项活动、雷锋故事宣讲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不断提升自己。
妹妹茹靖媛还选择加入学校学业发展中心当起了朋辈小老师,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学业有困难的同学解疑答惑。
“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付出,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索取,更在于奉献。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也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之行,心之所向的真谛,让青春在奉献中闪耀光芒。”
书法、国画、长跑、健身、羽毛球、篮球……这些是姐妹俩相同的爱好,姐妹俩尤其热衷于书法与国画,从小就开始训练,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的书画比赛,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书法作品征集展览中被评为优秀作品,这些兴趣爱好不仅丰富了她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塑造了其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性格。
姐妹俩绚丽的大学青春,就是这样在汗水不断浇灌下,由每一个脚踏实地的日子,每一个勇敢的梦想拼凑而成。
回顾过往,她们感恩老师、同学与家人的支持。展望未来,姐妹俩表示将继续在生物领域携手前行,追求卓越,以所学回馈社会,书写属于她们的辉煌篇章。
编辑:张晴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