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奋进新征程】(3)“IT人”不止一面

一条深蓝色牛仔裤、一双黑皮鞋、一件黑色夹克再加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10月17日上午7点50分,信息学院张宏鸣教授在办公室以一身日常的行头正与其研究生聂啸林视频探讨有关农业命名实体识别的学术问题。

8点半,记者如约来到张宏鸣教授办公室,刚落座,信息学院行政秘书刘光照老师带着即将入职的博士前来见面。期间,记者注意到,在摆放着三台显示器的电脑桌前,一张课表映入眼帘,周一到周四,上午、下午、晚上,本科生、研究生,新生研讨课、专业课一目了然。

教学、科研、管理,张宏鸣教授三重身份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科研一面:在大数据里“淘金”

FF4139BA96CD3D8E9CE125F8B86434CD_副本.jpg

1999年,张宏鸣考入西农就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1年,作为信息学院选拔的2名优秀学生之一,以委培生身份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如何更好发挥计算机专业背景,立足国家需求,服务农业产业。”这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宏鸣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2005年,资环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首次招收研究生,蓄势待发的张宏鸣首战告捷,成功上岸。

“算法与专业有机融合是最难的,我现在才刚刚入门。”谈起研究工作,先后攻读硕、博研究生,并赴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数字地形分析与农业大数据研究近20年的张宏鸣自谦地说。

电脑中,自2005年起精选4000余份专业文献,专业文献最近更新时间是10月15日,凌晨的星光,见证着张宏鸣谦和儒雅背后的踔厉奋发。

土壤侵蚀是全球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从硕士阶段开始,张宏鸣结合计算机优势,开展了长达15年的针对性研究,将大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提取精度低、效率差等问题,利用地形大数据,构建了区域侵蚀地形因子提取算法,首次实现多流向策略融合截断的计算模型,也成功突破了大尺度侵蚀地形因子计算的若干难题。2019年12月,世界粮农组织来校,张宏鸣作了关于全球地形因子的计算与降尺度研究的报告,引起了粮农组织重点关注,并将该算法工具及全球计算数据应用于全球土地退化相关工作。该算法还先后被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威斯康星大学、佐治亚大学等30多个国内外单位用于全球81个不同地区的研究工作。

玉米生产欠缺无人机模型,长势如何检测,产量怎么估算,可见光、热红外、多光谱等多源遥感监测数据融合的瓶颈怎样破解?针对这些问题,张宏鸣首次构建了融合多生长期、多源数据的玉米产量智能估算模型,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农业遥感估算再一次深度融合,近三年相关论文在CNKI上引用率超150次,下载近万次,方法被应用到20多个地区的棉花、毛竹笋等10余种作物监测上。

提前预警农作物病虫害、精准测量深耕30厘米、水果需要套袋提前呼叫服务队……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增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功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是张宏鸣思考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张宏鸣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数字化科技信息服务综合示范”课题“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研发与示范”,在合阳、镇巴、城固、佳县等地设示范点,根据示范点的社会化服务现状、基础数据资源和信息化需求,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与校友企业深度融合,破解技术落地等问题,相关算法与平台使用人次超过10万。

聚焦空间大数据、智慧农业等领域,张宏鸣累计发表论文72篇,SCI/EI收录46篇,主持重点研发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等20余项,作为首席科学家入选教育部“科技小院”建设序列、作为带头人获批陕西省“农业信息处理与智能分析”青年创新团队。

教学一面:亦师亦友亦如父

3191A6DE709C9D68F2C4EBF4226CAF5C_副本.jpg

将科研融入教学,用真心换来真情

“您和我的关系不仅是良师,还是以过来人身份给我生活与工作提出建议的好友。如果让我回到大四,我仍会和今天一样选择您做我的导师。”刚参加工作1个月的学生李杭昊通过手书的方式给张宏鸣送来教师节的问候。

本科阶段慕名去上“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的2019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侯贵河说,“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设计模式中的监视者模式,张宏鸣老师形象讲述了在陌生环境中,为防治小偷盗窃,走在家人后方犹如监视者一般,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当张宏鸣老师在研究生课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中讲到农田规模种植,可利用计算机算法智能识别害虫,用身份识别为动物做标记时,一种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感油然而生。2019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周利香深有感触。

博士研究生倪锦程表示,张宏鸣老师对学习抓得特别紧,每周都要开组会,每个学生都要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因为张老师工作忙,经常都是在晚上或者周末召开组会,学期末还会召开总结会。

印象深刻的何止是张宏鸣的学生们,毕业骊歌响起,张宏鸣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独家记忆”:“应福,祝贺你完成了进一步深造的愿望,祝你在未来的学业上,论文、成果多多,当然我更加祝愿你早日收获爱情、家庭,收获人生一切美好,不断拓展人生新高度。”“中立,说来惭愧,你入学时,我是不太看好你的老师之一。转眼间,研究生三年,你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赞许、是重新审视自己看学生的眼光,是我们对自身认知的深深反省。”“晨曦,我多次到国家农业信息中心去,那里的很多老师都说西农的学生优秀,你们是代表学院的第一批研究生,就是黄埔一期,是你们用辛勤、坚韧、汗水立下了口碑、树立了榜样。希望你一如既往的努力,收获更加精彩的人生。”……

“坚持做学生的人生与学业双重导师。”张宏鸣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评教以来,张宏鸣前10%达6次,获“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2次,累计指导学科竞赛300余人,获国家级奖项17项,指导大学生科创24项(96人)。近三年,指导的18名本科毕业生中,14人保送或考取国防科大、南京大学、西安交大、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继续深造,4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京东等单位工作。培养的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分别在国外继续深造或在国内腾讯、百度等知名公司就职。

管理一面:聚智引才,点燃“创新引擎”

1EFFE5081122FD748B64437A0BBB8CB1_副本.jpg

2019年,张宏鸣的肩膀上又多了一副担子——担任信息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对我来说是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的学习,脚踏实地为学院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师数量不足,缺乏领军人才”是近年来信息学院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张宏鸣多次与领导班子专题研讨,并向学校汇报,寻求政策支持,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形成了适合信息学科发展的引才、育才政策,人才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重视人文关怀,以真情实意“留人”,主动添加应聘博士微信,保持常年联系,张宏鸣手机上还有80余位青年才俊。如引进人才李富义教授,常年保持联络,引进工作历时两年有余;张二磊副教授,几经周折,历时近3年;浙大博士胡钰未来校之前,张宏鸣利用出差杭州的机会,邀请见面……感动于张宏鸣的诚意,他们还在帮忙推荐师弟、师妹。

建立激励机制,拓宽引人渠道,领导干部、系部划片区招人,针对可能性较大的地区和学校重点突破。针对学科发展薄弱点,博士点支撑不足的问题,加大力度查漏补缺,为人才打造良好的学科平台。在数据库、实验条件、省部级平台方面,持续加大建设力度。

据统计,2019年以来,信息学院共引进青年教师3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7人(含教授2人),引进数量、质量实现双突破。

同时,信息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教学方面,学院先后获批主持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陕西省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级/省部级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专业、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和人工智能辅修专业;在科研方面,年到位经费首次突破千万,今年,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为18年以后引进博士,计算机学科也首次进入ESI前1%,学院正在逐渐实现事业的突破发展。

张宏鸣表示,学院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扩展思路,拓宽渠道,扩大视野,切实可行地“抢”到优质人才。随着学院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学院将会为学校优势学科、信息交叉学科建设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升级改造、农业信息化及乡村振兴等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