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国家自然基金集中申报期申报工作结束,我校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27项,比去年同期(720项)增长107项,增长比例达14.86%,增长比例和申报数量均达到新高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部署,鼓励科学家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开展原始创新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是科学家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2020年我校超过三分之一的科教人员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校院两级协同管理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随着国务院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深入实施,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国家自然基金作为五大类之一,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高校普遍日益重视国家自然基金工作,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相继出台系列政策鼓励科教人员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成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中青年科学家竞争的主要国家科研项目之一,全国申报项目数逐年增长,全国平均项目资助率逐年下降,也给我校国家自然基金获批项目数增长带来新挑战。
为做好2020年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科研院提前部署,2019年10月即发布申报2020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预通知,并对全校科教人员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情况进行摸底,明确每位科教人员是否限项申报2020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为学院开展申报动员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科研院负责人深入学院,为科教人员讲解国家自然基金最新政策,与学院一起找突破口、寻增长点。学院组织召开申报动员会、申请书撰写辅导报告会等30余场次,营造了国家自然基金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科教人员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学校召开2020年国家自然基金工作会议,吴普特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钱永华副校长对申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名校内外专家作申报辅导报告,科研院负责人总结分析学校国家自然基金工作,近400名科教人员参会了会议。2020年2月开始,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进入预评审关键阶段,新冠疫情给项目预评审工作带来了实际困难,学院无法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校现场指导申请书修改工作。各学院结合工作实际,克服困难、拓展思路,采取视频会议、邮寄纸质申请书、发送电子版申请书、院内分小组讨论、校内专家现场把关指导等多种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2800余人次开展项目预评审,平均每个项目申请书邀请3名以上专家指导;部分科教人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联系专家开展项目预评审。学院和科教人员的大量工作切实提升了项目申请书质量。
下一步,科研院将与学院一起,进一步做好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工作,紧紧围绕旱区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交叉性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未来农业基础科学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打造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学术高地。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