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科研新进展】(62)水建学院李毅研究员团队科研取得新进展

  近日,水建学院李毅研究员团队,先后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中科院一区,双一流B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Top期刊)和《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中科院一区)发表高水平论文各1篇,李毅研究员均为通讯作者。

  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发表的研究论文为“Influence of the accuracy of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on drought monitoring using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in mainland China”。该研究选择中国1961-2016年763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利用不同的参考作物腾发量估算方法(FAO56 Penman-Monteith、Irmak、Berti、Priestley-Taylor和Valiantzas公式)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基于不同的ET0估算方法得出的SPEI,通过系统分析SPEI的时空分布、相关性、频率、最小值、周期以及与NDVI的关系,评估不同算法对干旱评价的影响。他们发现降水较少的地区SPEI受ET0估计方法的影响比湿润地区大。然而,对于大多数分区,不同ET0估算方法得到的SPEI指示的极端干旱事件(SPEI <-2.0)差异不明显。因此,在计算干旱指数SPEI时,建议谨慎地使用ET0估计方法,它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更明显的影响。

  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的研究论文为“Projections of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based on a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and multiple GCMs”。该研究基于历史数据,收集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28个全球气候模式(GCMs)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评估了2011-2100年期间RCP 4.5和RCP 8.5情景下我国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表明中国未来将发生更加严重、更加频繁的干旱,尤其是西北地区。然而,未来中国东南部、东北部、中部和东部遭受的干旱程度较轻。尽管未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将增加,但它并不能掩盖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加剧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在21世纪末,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预防工作仍将严峻。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在线发表的研究论文为“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 a review”。该研究主要对潜在蒸散发量(ETp)与参考作物蒸散发量(ET0)的概念、发展、计算公式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顾和比较。他们总结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ETp和ET0使用上混淆。ETp和ET0都来源于蒸发,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两者都被用来表述水量与能量的变化,但是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该研究就两者的概念、发展、分类、公式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了详细的评述。ETp更多的是用来泛指一切湿润表面的蒸发,如开阔的水面、地面、水库和大气等,而ET0是代表了一种具体的作物的蒸散发量,可以通过具体的公式和作物系数求得,所以ET0的适用对象要比ETp更具体,而ETp的指代对象的范围要比ET0更大。基于此,对两者的使用应该有更加清晰地区分。这是目前国内外首篇对这两个术语做严格区分的综述类文章。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ldr.344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935237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377419315616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