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31)

  “一线”扶贫干部的“双线”作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校一线扶贫干部勇于担当,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坚持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线”作战,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场上书写我校扶贫干部的时代华章。

  挂职副县长王俊华:疫情就是命令,果断中止年假

  1987年出生的王俊华,是我校2019年选派的合阳县挂职副县长。春节前回山东老家的他,本打算陪父母好好过个年、尽尽孝。面对新闻报道中每日激增的新冠肺炎病例数和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果断中止假期。正月初二,他便收拾行囊携妻儿返回陕西。

  按要求结束自我隔离后,王俊华立即赶赴合阳县,投入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场。先后深入城关、新池、黑池、坊镇等包联镇街的部分社区,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看望值守防控一线人员,检查防控物资保障及返乡人员摸排隔离情况,并到多个检查点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得知学校合阳葡萄试验站防疫物资紧缺,及时协调落实口罩50个、测温枪1个,并代表合阳县看望驻站专家和工人。

  面对疫情防控任务,不忘脱贫攻坚职责。作为挂职副县长,王俊华积极向合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计划,对照学校定点扶贫目标任务,与相关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研究落实举措。针对疫情期间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王俊华积极联系县供销联社、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农业农村局、有关镇街和合作社,调研了解红薯、苹果、莲菜等农产品的储存、销售情况,与学校扶贫办、工会等部门沟通,推动落实消费扶贫工作。他还结合疫情防控调研检查工作,与全国人大代表、黑池镇五丰社区党支部书记雷温芳等“两委”干部沟通交流,研究社区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在新池镇宋家庄村,实地调研“瑞雪”“瑞阳”苹果种植现代示范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工作,并协调县财政落实了今年二期项目建设资金10万元。他还根据走访贫困户掌握的情况,协调帮助县上6户困难群众落实民政临时救助。

  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的扶贫工作,王俊华心里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围绕学校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培训等方面,切实发挥校县对接的“联络员”“协调员”作用,为学校定点扶贫目标任务抓实、抓细、抓落地做出更大努力,确保合阳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社区第一书记孟庆涛:化解疫情防控压力,拓展地方区位优势

  合阳县坊镇乾落社区距离县城10公里,地处合洽旅游路沿线,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这种发展上的地理优势却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无形的压力。作为我校派驻乾落社区的第一书记,孟庆涛深知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正月初六,他便离开家人赶赴社区一线,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党员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组建由“村两委工作队”“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三支队伍组成的“联合作战队”,三支队伍在第一书记带领下奋勇作为、严查细排、耐心引导,落细落实情况排查、人员隔离、疫情劝导、物资配发、清洁消毒等疫情防控任务。

  孟庆涛坚持每天值守村口“疫情劝导站”一线,指导开展“两问三查四记”、设岗检查、社区巡查、定时消毒等工作。他积极联系学校请求支持,发动社区干群自愿捐助,为社区防疫工作筹集到1200个口罩、3把红外测温枪等疫情防护物资,筹集爱心捐款16610元,为社区完成疫情防控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带领社区“两委”干部通过广播、电话、微信、横幅等,积极向村民宣传防疫政策、新冠肺炎病毒相关知识;按照“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原则,深入村民中劝导取消红事2起、简办丧事1起。

  孟庆涛挂职乾落社区第一书记半年多来,孟庆涛全面掌握了乾落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摸索出了社区工作的基本规律,对乾落社区2020年的发展充满信心——筹建“农家产品自产直销区”,建设“葡萄新品种示范园”,发展“炭基肥试点示范区”,建立“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示范棚”……随着春耕生产的到来,炭基肥试点、食用菌栽培等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校村联动,上下齐心,我们一定会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王家武)

  【经管学院】战“疫”中的榜样力量

  抗击疫情以来,经管学院一批“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带头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当地的疫情防控、物资捐赠、后勤保障等工作中来,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击疫情中高高飘扬。

  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支部的博士生于艳丽在疫情发生以后,不仅主动请缨参与村中的疫情防控工作,与老党员一同把好入村关卡;她还向农户推广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督促草莓种植户在采摘及包装草莓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推荐农户使用黄色粘虫板、硫磺熏灯等物理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草莓的质量安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源,助力村里草莓产业的发展。她说,作为一名党员,理应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土管支部的刘博蕾在防疫战最严苛的时刻主动请愿为村镇执勤,登记来往人员信息,做好疫情及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在得知当地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她和家人筹办起村里的募捐活动,并带头捐款、捐口罩等。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乡分忧为国家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金融支部的薛冰冰主动承担起村里疫情防控的志愿工作,在宣传疫情防护知识的同时,协助疫情防控工作者登记居民出入信息,安抚群众情绪,劝导村民减少外出居家隔离。虽然天气十分寒冷,但她不敢有一丝松懈,她说,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我们也逐渐取得了村民的赞许和信任,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顺利。这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员将永远奋斗在一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国贸支部的王立成通过新闻了解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后,虽然不能前往疫情前线,但是他通过学校途径累计捐赠了1210元,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王立成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奖学金做公益。大学以来,他把获得的各类奖学金、家教收入以及勤工助学收入的10%都陆续捐给了壹基金等公益组织,累计捐款3504.84元。他说,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给予了我能够承担一份责任的舞台。(罗微)

  【水建学院】让疫情防控工作有温度有力量

  疫情发生后,水建学院高度重视受疫情影响学生的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组织辅导员通过“云家访”精准摸排学生情况,分类制定资助帮扶方案,做到应助尽助。目前,学院已对因疫情家里受到重大经济损失和上网课流量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补助,着力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疫情而对学业造成影响。

  解决实际问题,共克疫情时艰

  “由于疫情影响,奉节脐橙滞销,脐橙已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现有货源上万斤,要是再不卖,可能就烂掉了!”水工184班胡波同学的一则朋友圈引起了辅导员的注意。辅导员立即与胡波联系并询问详细情况。核实后,为帮学生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学院通过“西农水建”微信公众号发布《脐橙滞销,帮帮我们!》的推文。

  消息瞬间散开,学院师生和校友纷纷转发、宣传和购买,据了解目前已卖掉7000斤。胡波爸妈也从之前每天都要到果园里转悠好几次并满脸焦虑地说“果子都掉了好多了,再不卖怎么办啊”,到现在脸上时常带着笑容且碎碎念“这就没事了,这就没事了”。胡波一家人被西农师生的热情与善良感动,他们希望家里的橙子大家能够喜欢。

  2019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金公庙村从陕西关中引进种植品种打算实施百亩猕猴桃种植基地项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种植技术的限制,村子在前期建园中遇到诸多问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和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卢洋亮同学立即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帮扶春耕,依托学院技术服务群解决村子碰到的难题,充分发挥着大学生爱国爱家的先锋模范作用。水资162班邱元霖也就当地正在进行的一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与学院专业课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学院老师表示一旦学生在服务实践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及时给予远程指导和帮助。

  心系异国学子,做好心理疏导

  随着疫情逐渐蔓延,在新西兰林肯大学、英国阿伯泰大学访学的31名学生的安危牵动着学院老师的心,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将老师同学们的关切送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一方面,学院立即与阿伯泰大学负责对接的联系人沟通,已安排专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避免学生上下学乘坐公交时可能遭到的歧视和交叉感染,并表示如果有任何不安全情况,会实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符丹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北京时间3月13日下午5:30,一场与访学学生的心灵之约隔空开启。心理中心老师针对学生的困惑,从不要恐慌、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冲突、尊重文化差异;互帮互助、保持密切联系;服从安排,减少外出聚集;提高能力,珍惜访学机会;增强信心,坚定必胜决心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

  在英国访学的水工163班高子涵讲到:“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会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海外公民的安全。学院老师也时常关心关注我们,谢老师们对我们的帮助、指导和牵挂,我们在这边会好好的。”

  线上交流指导,助力精准就业

  “老师,春季招聘会推后吗,我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怎么办?”“受疫情影响,我的签约手续还没完成怎么处理?”学院全面研判当前就业形势,以毕业生实际需求为导向,抓重点、强落实。

  一方面,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由7名企业导师和13名校内导师组成的“就业指导主播”队伍,并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求职意向,将学生与导师进行分类匹配,共建立25个本科生和6个研究生指导小组。导师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腾讯课堂和QQ直播开设《小水滴就业云课堂》,同时结合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目前已对465名学生的简历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为实现对湖北籍学生的有效帮扶,学院邀请专业匹配度较高的湖北单位参加15日我校理工类专场网络招聘会,并做到对湖北籍毕业生的精准推送和重点推荐。 (吴乔  李洁)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