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29)

    【葡萄酒学院】疫情后方的“战士” 

  疫情爆发以来,葡萄酒学院全体教师凝神聚气,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自觉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接受考验。他们是疫情后方的“战士”,带头为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做贡献。

  惠竹梅:教学科研“战士” 坚守育人初心

  60条“惠老师,您讲得太好了,辛苦您了!”瞬间将葡萄酒学院惠竹梅教授的电脑霸屏,这是网络课堂60位同学在上完《葡萄品种学》课后对惠竹梅老师的称赞。

  惠竹梅作为一线教师、研究生导师、毕业班班主任、科研工作者,多重身份使她在这个特殊的长假“宅”得异常忙碌。疫情防控期间,她毫不犹豫扛起责任,全力以赴支持学校和学院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部署。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对惠竹梅来说是第一次尝试,她认真摸索,拿正好放假在家的大四儿子反复“练手”,不断尝试,最终确定QQ直播平台,通过双屏同步进行PPT放映和QQ课程群互动讨论。为保证教学效果,课前她将PPT课件、电子版教材、知识测试题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征集问题;课中随机穿插在线测试,督促学生实时在线听课;课后限定时间提交随堂作业。惠老师的课堂无一人缺席,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在与课题组的老师们分享交流经验时,惠竹梅感慨到:“只要用心付出,网络教学效果真的可以做得很好!”

  惠竹梅作为一名毕业班班主任,班级QQ群里时刻活跃着她的头像,“刚发布的企业招聘信息为落实工作的同学快看一下啊!”“保研成绩出来了,同学们抓紧查一下”“同学们要按时健康打卡啊!”惠竹梅还与学生个别重点联系,进行考研成绩分析、就业动态精准摸排和推进,开展心理疏导等。

  作为导师的她对研究生管理也毫不松懈,关注研究生的健康打卡信息、帮助学生查阅发送文献、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开展视频组会汇报、推进就业服务、关心重点疫区学生情况,履行导师全过程育人的职责。

  张宗勤:科技推广“战士” 助力复工复产

  张宗勤是这么一个人,一旦工作起来就容易忘记时间,他被果农称为葡萄届的“网红”,被评为2019年陕西高教系统岗位学雷锋标兵。

  疫情发生以来,他立足葡萄科技推广,通过视频与音频直播、抖音、陕西农村广播平台等方式提醒农事,推广宣传病毒知识、病毒病及其防控技术、病毒与葡萄的关系,葡萄病毒病的防控技术等,同时在线解决了果农们关于新建葡萄园、品种与苗木选择、老园管理等多项问题,为后期的全面复工复产夯实了基础。

  为了备战春耕,经学院防控工作组研究报学校防控办同意后,他第一时间奔赴推广一线,带领大家做好防疫的同时,全面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一时间,他成为了采购员,采购葡萄萌芽期肥料及葡萄清园农药等生产资料;不一会,他又成为了联络员,联络合阳县坊镇坊西村、新池镇南沟社区、路井镇新民社区,带领技术人员去现场布点示范做准备。示范站始终有他忙碌的身影,忙碌源于投入,投入源于热爱。他是果农们的“百事通”,果农来站咨询访问及电话、微信咨询不断。

  张宗勤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疫情期间,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陆续推送原创葡萄栽培技术、葡萄新建园技术等25篇文章,在陕西省科技厅网站、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表技术性文章3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深圳丰农控股合办的丰农平台发表技术文章2篇。

  “试验站的日子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我唯有为果农与产业发展做好服务,争取做出亮点,方不辜负组织的关怀,不负美好时代。”张宗勤说道。

  袁照程:基层管理“战士” 牢记防“疫”责任

  “爸爸,戴上口罩,路上注意安全哦!”这是葡萄酒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袁照程每天出门去单位前,两个小孩都会跑到他面前说的话。每当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温暖一下。

  今年对于袁照程来说,是格外艰难而忙碌的一年。恰逢父母外出过年,家里两个幼儿全靠妻子一人照顾。自校党委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作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全身心投入到了学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按照学院党委安排,他起草了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捐赠倡议书、党员倡议书、师生返校预案、教职工返校工作安排、做好居家隔离教职工服务及轮班安排等各种文件。

  工作中的袁照程,认真细致、敢于创新、雷厉风行。他每天负责报送学院教职工各类排查数据,看似简单,但在特殊时期却要花不少心思才能做好。一次次的电话提醒与问候、一遍遍的QQ追踪与叮咛,确保了上报数据和相关材料的零失误。在学校防控办发布居家隔离教职工要填写隔离告知书,但未明确具体工作方式的情况下,他创新大胆开展工作,通知发布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完成了所有居家教职工的告知书填写工作。

  袁照程心中有小家,更有大“家”。“晓兵老师,给你买的菜放在一层电梯口了,记得及时取啊!”“安老师,明天你就解除隔离了,注意打卡选项,但是尽可能不要外出。”这是他的工作日常。忙碌之余,他会通过微信分别与老人问安、妻子问好,得知父母生活各方面有保障,妻子在家一切顺利,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

  偶尔,他也会想起自己答应多陪孩子们的承诺,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袁照程说道:“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应该有更强的责任和担当。学校很多管理干部都和我一样为疫情防控工作忙碌着。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坚信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朱美蓉)

【信息学院】聚焦育人使命  彰显责任担当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信息学院学工队伍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和防疫工作有机融合,充分把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大课堂和思政教育小课堂相结合,聚焦育人使命,用爱和责任诠释学工干部担当。

  聚焦育人使命 担当学生成长指挥员

  随着防疫工作和在线教学的推进,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学院将学生教育置于全国防疫宏观背景下,及时分析研判,针对学生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指导。

  副院长刘桂玲同时担任学院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组和学生工作组的组长,既要统筹协调学院防控工作,又要抓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双线作战的同时她还认真思考,在2月初就提出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推进学风建设和思想引领工作,把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展示师生具体事迹教育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做好爱国奋斗精神、科学家精神、责任担当精神的教育。一个月来,学院共开展线上教育活动18次,覆盖全体学生,反响良好。

  学工秘书王淑珍年后从外地返回杨凌,完成隔离后她每天都到办公室,帮助同事查找资料,给学生打印成绩单、在校证明等。作为一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多年的老兵,她积极给同事们分享自我疏导和心理辅导经验,让大家保持理性平和心态。并对各年级现阶段应该抓好的工作进行指导,让大家明晰工作重点,保障学生工作不断线、不降档。 湖北籍学生郑晨曦说:“身处疫区总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但是老师们的耐心疏导,每天早上都会问我们健康情况并且提供假期学习生活指导让我逐渐消除了恐惧,也坚信我们一定会胜利。”

  落实育人职责 担当思政教育施工员

  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陈可身处湖北老家,前期不断增长的确诊人数和住宅附近不时响起的救护车声让她十分焦虑,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鼓励下,她坚定了战疫信心,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她随时在线联系学生,积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以自己亲身感受鼓舞大家树立必胜信心。同时,她主动关心呵护学院全体少数民族学生,组织他们拍摄“我给母校报平安”微视频,向母校师生传递科学防护、乐观自强的正能量。

  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现阶段防疫、考研、就业、毕业等方面压力交织的情况,2016级本科生辅导员周海渊认真梳理工作思路,列出任务清单。积极联系企业,筹备首届理工类专场招聘会,与140余名考研学生、就业困难学生一一联系,对接学校就业指导师资提供精准帮扶。作为团委副书记,他积极开展网络团支部工作,开展两次线上主题组织生活,6次在线交流活动,起到了凝聚思想、坚定信心的良好效果。

  软件161班班长田森说:“辅导员班主任假期时刻关注着我们,他们一一了解同学们的考研情况和找工作中的难题,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还组织学长学姐进行交流,我们收获很大。”

  保障育人成效 担当云端战场战斗员

  学院积极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依托网络平台组建“云端战场”,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把身在全国各地的学生紧紧凝聚在一起。

  研究生辅导员沈钊在线组建6个网络党团支部和学生骨干交流群,纵横交织做好信息摸排和在线教育。作为学院网站管理员和易班、新媒体指导教师,充分打通3个网络平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月31日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在线问答,发布“防疫,信息师生在行动”系列推送30余期,累计阅读量12000余次,每周撰写“热点报告”解读学生关注的热点供领导同事参考,指导学生创作的动漫《口罩》等原创作品受到师生高度关注。

  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令阳要求学生利用这个超长假期开展班级文化凝练和展演,学生自主创作班徽、班歌、班训等并在线展示,充分体现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追求。此外,她紧抓在线教学期间的优良学风建设工作,通过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构建家校协同机制、组建学生互助小组、在线经验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计算机类19级本科生王馨的妈妈说:“令老师给孩子的假期学习生活提供了详实指导,让我们家长很省心,看到孩子假期还在认真学习,也让我们对学校的教育十分放心。”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