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线进行直播。我校第一时间共有2万余名师生共同在线聆听了这堂思政大课。
这堂思政课,校党委高度重视,提出师生全覆盖的明确要求。3月8日,教务处通知全校师生“课前同准备”“课中同收看”“课后同分享”,按思政必修课教学任务统一部署、精准安排。要求全体教务员、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学生行政班班干部配合,以学生班级为单元,组织全体学生按时线上收看。辅导员、班主任带头将学习心得与同学分享讨论。
据统计,我校第一时间共有2万余名师生共同在线聆听了这堂思政大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还与学生在线交流学习体会、沟通释疑解惑,充分利用疫情防疫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时代使命,彰显责任担当,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次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由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主讲,他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思政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
副校长陈玉林教授听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后表示:疫情防控等社会重大事件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我校大多数师生虽然不在战疫一线,但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学校和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全民抗疫的见证者、践行者。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善于把握、充分挖掘当前疫情防控中积淀的生动素材,凝练出兼具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
教务处处长陈遇春教授表示:两个小时的课堂精彩纷呈,引人深思。此次疫情防控呈现出的全民性、时代性和影响性决定了其具有深刻的思政教育功能。一是要从党和国家意志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准绳,实事求是、立场鲜明地建设好思政金课。二是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中提炼精髓,通过知识的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等问题。三是教师要从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引导青年学生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用实际行动为强农兴农贡献青春力量。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线进行直播结束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学生以QQ群、微信群等形式,围绕在线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共计有5千余名师生参与了线上学习讨论。因在岗工作等原因未能观看直播的部分师生于当日19点观看了课程回放,辅导员、班主任、部分教师和学生还网上分享了个人学习心得。本次“思政大课”学习基本实现了全校师生全覆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全面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文件精神,通过线上思政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思政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相结合,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依托慕课等优质资源加线上互动答疑的方式,将抗击疫情中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等育人素材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引导西农学子用实际行动践行时代使命,彰显青年担当,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