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27)

【校医院】一名党员的坚守与担当

  刘序,共产党员,校医院救护车专职司机,在这场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役”中,他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接送隔离人员,转运防疫物资,连续工作40多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1月13日,刘序因工作需要从学校后勤管理处调至校医院。他工作认真负责,做事细致,很快就熟悉了新的工作岗位。疫情爆发以来,作为救护车司机,刘序24小时待命,奋战在一线。按理说,他只需要负责转运病患和疑似患者就行,但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他冲锋一线,积极参与医院各类防疫物资的转运。学校北校区亦乐园隔离点设立后,他为隔离点运送防疫物资、医疗设备。2月3日,他一次连续转运7名集中隔离人员。为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万无一失,他不辞劳苦,一次转运一人,分七次才将隔离人员转运结束,从下午3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每完成一次转运,他都严格按照防控规范,花费30分钟对救护车内外进行严格消杀,并做好自我保护。

  3月3日,他又到机场接两名从美国返回、经韩国首尔中转返校教师。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作为救护车司机和党员,他义无反顾,及时将两名教师从机场安全地送至学校集中隔离点,临走前还把自己车上仅有的两个口罩送给了他们,老师十分感激。

  截至3月4日,刘序先后将10人分别送到学校隔离点集中隔离或在家居家隔离;将5名在示范区医院隔离期满的人员安全送回家中和学生宿舍。

  从疫情防控开始到现在,刘序都没有休假,从不喊累。无论是接送人员,还是运送防疫物资,都是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任务。他作为一位爸爸、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儿子,在特殊的抗疫工作中,没有时间陪护家人,这也是他内心最大的遗憾。刘序的爱人在铁路部门上班,工作也很特殊,防疫任务也比较重,休息时间很少,他们只好将10岁的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看管。已经79岁高龄老人身体也不太好,但当得知他们夫妻都在为抗击疫情努力,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

  和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一样,刘序最大的愿望就是期盼这场疫情能早点结束,期盼师生早日返校,期盼陪着家人一起去看校园的春景。(董宁   金彪  )     


【水保所】一盒漂洋过海的口罩

  3月6日,水土保持研究所收到一件从美国寄来的快递。

  拆开包装后,几大盒300个包装完整的防护口罩静静地躺在包裹箱中。经仔细核查发件地址,才发现是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张体彬副研究员和展小云夫妇寄来的口罩。

  张体彬夫妇目前正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访学,口罩是他们自费购买捐赠水保所的。张体彬夫妇对于捐赠口罩的事一直没有主动提及,在他们心里,这可能就是一件小事,一件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事。

  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平凡人,虽身处异乡,但胸怀祖国,心系单位,不远万里,汇聚大爱,与单位同事、祖国人民一起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薛瑶芹 )


【化药学院】化药青年战“疫”纪实

  疫情期间,许多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榜样正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着力量,成为“最美逆行者”的坚强后盾。

  化药学院应化2018级王智举同学在疫情防控期间,踊跃参加由陕西共青团发起的志愿者活动,为一线医护子女提供线上辅导服务,他说:“这就好比一场战役,去不了前线,就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他充分利用线上平台,通过文字交流、拍照明晰、语音解答、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不论是周内晚上,还是周末全天,他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用温暖的陪伴和耐心的讲解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进行一对多的线上辅导。少一份负担,就多一份前行的力量!他们的志愿服务如同一场“及时雨”让一线医护工作者放下了牵挂。

  “当我们每天在群里讨论或者答疑后,有这样一位一线医护工作者,无论多晚,都会在群里向我们说一声谢谢。他们奋战在一线,还以礼貌回敬我们,我们真的很感动。看着答疑后给孩子们OK的手势,让我觉得这一天都很有意义”,他这样说到。

  在为屏幕那端的小朋友们提供帮助的同时,志愿者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他也有很多感悟与收获:“对于每个人来说,志愿活动更能培养人的责任心,更能锻炼人的能力。在解答知识方面,我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援我们的前线,与全国人民共同渡过这个难关,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张建伟 张柳怡/文 汪振欣/图)

编辑:杨远远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