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 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教育部、陕西省相关工作要求,校党委统一部署,校团委积极响应在引导青年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号召团员青年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凝心聚力共同遏制疫情扩散。
家园我来守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团中央关于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我校各级团组织全力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向村镇、社区报道。300余名西农青年作为志愿者,有序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用实际行动筑起防疫青春长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总该做点什么。”潘祖彬是我校葡萄酒学院大一本科生。在疫情爆发的最初期,就向村主任主动请缨,成为了防疫志愿者。每天两次的村内宣传、登记车辆、入户调查、帮助老年人购买生活物品,看似简单的工作让潘祖彬几乎牺牲掉了所有的春节假期。
牵起白衣勇士背后的小手
2月12日,团中央发布《关于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工作建议和指引》,西农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志愿服务活动。2月15日,校团委面向全校招募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线上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工作,义务为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免费线上家教服务。2月16日,西农研究生支教团面向全校学生发布《牵起白衣勇士背后的小手 ——研究生支教团致全体西农学子的一封信》,号召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0名志愿者报名。目前,第一批志愿者已经通过线上一对一形式,为我校校医院和杨凌示范区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每晚提供一到两小时的线上作业辅导,在课堂之外,志愿者们还利用其它时间和小同学们进行线上交流,为小同学制订专属辅导方案。
“颜值团”主播已上线
疫情期间,还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们,他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克服开学没课本,上课没教参,直播没文案的实际困难,化身“网络主播”。
他们就是我校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
2月17日开始,12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全员上岗。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的高敬博一大早就登录云课堂准备开课,他迫不及待地跟同学们见面,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单词短语,与孩子们一起迎接新的学期。合阳县南沟小学的王卉把基础知识、情感目标、方法技巧糅合在一起,经过归纳、总结、升华等多道工序的加工,给班里同学精心准备了“知识胶囊”。合阳县马家庄九年制学校的姜旭妍通过网络课堂为学生介绍了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学生“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护。澄城县城关三小的周朝辉、熊佳敏,通过微信群,布置当天的学习任务,利用微信家长群远程指导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支教团成员结合当地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状况,齐心协力整合线上资源,为同学们准备了疫情防控知识、电子课本、导学学案、教学视频等丰富的课程大餐,并通过希沃云课堂、抖音、微信、QQ等网络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展网络直播课程,实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共20门课程的线上辅导,覆盖班级的565名学生,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加油。
目前,西农团员青年志愿者持续开展的战“疫”有我活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多次受到团中央、团省委、中青网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学校各级团组织将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生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大学生团员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 郎蕊)
抗击疫情 和你在一起
在西农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没有站在抗疫前线,但是却始终坚守后勤服务保障岗位,成为学校防疫先锋们最坚强的后盾,用实际行动扛起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后勤饮食人。
疫情面前不停 歇坚守岗位确保障
见到南校民族餐厅管理员穆伟涛时,他正在给食堂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督促员工进行自我消毒,清洁食堂操作间。虽然前一天下班前已经做好相应的清洁和消毒,但是开工前的清洁穆伟涛还是非常认真地督促大家做好这项工作。穆伟涛说,越是特殊时期,食品安全越是要慎之又慎。
每年除夕夜,留校师生都会齐聚南校民族餐厅共迎新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今年除夕学校取消了集体用餐,让留校师生自愿前来食堂领取并带回用餐。为了做好保障,穆伟涛及时调整就餐模式,采用一次性餐具提前分餐打包,免费提供盒饭、羊肉(大肉)饺子、水果等,让留校师生在千里之外的校园同样感受家一样的温暖。他说:“除夕夜在中国人心中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一定要给留校师生家一般的感受。
疫情期间,穆伟涛所负责南校民族餐厅除了保障在校师生的基本饮食供应,还承担着学校隔离点隔离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人员的配餐工作。为了让大家不仅吃到热乎的饭菜,还要吃得健康、吃得营养,除了做好饭菜保温措施,穆伟涛在营养搭配上下功夫,竭尽全力做到花样翻新、营养搭配。穆伟涛说:“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都非常不容易,我们饮食人能做的就是保证大家一日三餐有口热乎乎的饭菜。”餐厅就餐期间,穆伟涛还有一专项任务就是引导前来就餐的师生单人单桌分散就餐,并免费提供打包服务,鼓励大家打包带回去吃。
一碗粥、一粒米,一菜一汤都蕴含着饮食人的一份情和意,传递着抗疫的坚强力量和信心。
疫情面前不退缩 紧要关头见担当
杨凌示范区为严格把控人员流动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全校13个住宅区、5209户,封闭管理后生活所需成为第一难题。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后勤服务中心要在疫情期间为教职工住宅区定时供应平价蔬菜,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由饮食中心具体负责完成。
2月初正是杨凌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刻,而这项工作接触面大、风险高,且疫情期间全面管控导致的人员不足成为此项工作的首要难题。越是艰难时刻,越能见证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是见责任担当。任务下达,饮食中心党员干部纷纷请缨,主动要求承担此项工作,食品卫生监管员杨军楼也是其中之一。他说:“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这么多年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我也要为抗击疫情献一份力。”
从2月1日起,杨军楼就从一个食品卫生监管员变身成为蔬菜代售员,他主要负责南校区6个家属区上千户人当天的蔬菜供应工作,每天的蔬菜供应量在2000斤以上。这项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面对挑战和困难,杨军楼以身作则,脏活累活抢先干,并充分凝聚团队成员力量克服种种困难,按时有序将蔬菜送到住宅区,保质保量完成当天的蔬菜供应任务。
冬末春初,乍暖还寒,室外寒风彻骨,杨军楼和团队成员一个点接一个点的跑,匆忙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来回装卸蔬菜竟跑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在此期间,杨军楼没有休息过一天,每次轮休,他都让其他人先休息,说自己能扛得住。截至2月20日,饮食中心为教职工共供应44500斤蔬菜。杨军楼说:“比起一线人员的不容易和辛苦,我们做得这些不算啥。作为饮食人,我们能做的很微小,我们只想在疫情抗击中做好大家最坚强的后勤保障力量,助力学校抗击疫情。”(后勤处 杨玮)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