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20年】(29)水建学院:产教融合谋新篇

来源:水建学院 | 作者:张鑫 段莹丽 | 发布日期:2019-12-02 | 阅读次数:

  国之本在农,农之本在水。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迄今已走过85载春秋。1999年9月由原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与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为主体合并组建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合并前,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特别是农业水土工程为部级重点学科,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农业部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相关研究水平居国内前列;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面向生产、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为主,以解决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为重点,拥有西北水利水电试验中心、陕西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西北水利水电设计院、西北水利工程监理中心、西北水利工程咨询中心等生产服务企业。新的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组建,实现了资源互补和融合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巩固了传统特色和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学院引进和培养并重,不断进行结构优化,以领军人才和高水平青年人才为抓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学院拥有科教人员14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1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76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人才项目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优青获得者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学校“后稷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2人;学校“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人选者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学院总人数的68%,70余人有国外访学经历,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合并之后,学院本科专业由5个增加为6个,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由每年160人增加为目前的540人,在校本科生规模达到2300余人。目前,学院设有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2013年后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2003年获批省级名牌专业,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9月年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2013、2018年先后2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08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先后4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019年参加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类三个专业均列入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点,正在申报教育部一流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999年合并之初,学院只有农业水土工程一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3年,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二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院水利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合并之后,学院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每年由合并前10余人增加到目前200余人,博士由不足10人增加为目前的30余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近700人。

  学院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历史积淀深厚,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突出的学科特色,合并之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7月,教育部批准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设置首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和2007年两次获批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人获国家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0余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完成的“创建农业水土工程新学科,面向旱区节水农业培养高层次人才”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合并之后,学院科研能力不断提高,20年来,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8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青年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比例为63%,获批重大科研项目数16项,科研经费到位3.4亿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0余篇,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均发表SCI论文1.5篇/年,ESI前1%高被引论文11篇,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服务水利工程建设能力不断增强,由合并前当年合同额不足500万元发展到最高年合同额3000万元,且承担了许多国外水利项目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范围拓展到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新时代,学院将进一步汇聚人才,凝练学科方向,继续秉承“献身、负责、求实、创新”的水利人精神,开拓进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水平、扩大社会服务和影响,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工科强院。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