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西农聆听八步沙的故事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靳军 | 发布日期:2019-11-04 | 阅读次数:

  11月3日,我校北绣山活动中心掌声频起。“时代楷模”——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走进我校,讲述治沙造林的感人故事,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副校长马建华和上千名师生共同聆听。校党委副书记徐养福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前,校领导李兴旺、吴普特、徐养福、马建华会见报告团成员并合影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据说,100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叫做“八步沙”。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里的沙子又细又软,人踩上去,脚就陷到沙里了,只能一步一挪地艰难“跋涉”,所以也叫“跋步沙”。过去这里狂风肆虐,黄沙蔓延。当地村民有个形象的说法,“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

  1981年,在政府倡导下,年过半百的土门镇村民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源等六人,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集体林场,治理75万亩荒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几把铁锨,六老汉开始了治沙造林。

  父亲去世了,儿子、孙子、女婿等来接班。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今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


八步沙治沙造林先进集体报告团成员郭万刚、贺中强、郭玺、陈树君、袁洁作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八步沙林场职工贺中强,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八步沙林场首位大学生、林场技术员陈树君,以及多次深入林场采访的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分别以《为了那个绿色的承诺》《就是拼了命,也要把沙治住》《接续奋斗志不移》《让青春在八步沙闪光》《写在大漠上的壮美诗篇》为题,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张张真实的照片,生动再现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

  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19级学生汪良听得很认真,他说自己应该多了解祖国水土流失现状,多学习专业知识去探索恰当解决方法,把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大西北。“好多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水土保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科研工作者韩晓阳博士说,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这种当代愚公的奋斗精神是不忘初心的榜样,将激励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固原生态试验站副站长李伟表示,要弘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身上的那份担当、拼搏和进取精神,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发展理念,始终不忘自己从事农业和生态学研究的初心,为我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黄土高原的“添翠增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我很感动!” 校长吴普特说,当年参加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考察时,曾经去过八步沙所在地区,对那里的艰苦条件印象深刻,今天六老汉三代人将“风沙变成风景,黄沙变成黄金”令人震撼也催人深思,这靠的是坚定的信念与实实在在干事创业的精神。

  吴普特强调,这次报告会,也是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典型案例教育,作为农林高校,学习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就要更加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学生知农爱农,同时全校每一个教职工都要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接续奋斗,唯此才能谱写强农兴农的新乐章。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走进我校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