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校第八期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顺利结束

  7月19日上午,我校为期一周的第八期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顺利结束,学生们通过7天的学习收获了友谊、知识,更加了解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此次活动,由来自我校非农专业的95名大一本科生,以及山西农业大学13名交换生组成,在人文学院院长朱宏斌教授的带领下,7月13号早上8点,满载120余名学生的三辆“秦岭直通车”从北绣山活动中心广场开赴秦岭火地塘试验林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黑白太极,二十八星宿,在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里正式拉开了本次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序幕。张磊教授的《楼观台与道文化》,从楼观台的布局设置讲授了道家的施法自然理论和道教天人合一思想,让学员感受了秦岭的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意境。

  樊志民教授的《秦岭历史文化解密》从历史上的秦岭开始,为学员们讲述了大秦岭的历史奥秘,秦岭物种形成的原因,秦岭的战略地位,结合《大秦岭》纪录片的观看,让学员们从历史角度、战略角度、政治角度了解了大秦岭,更增添了大秦岭的魅力。

  杨乙丹教授的《秦岭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从大历史视野下的秦岭开始,分析了文明演进中秦岭的生态价值,进一步为学生揭开农业文明时代秦岭的面纱,用一张张农业文化遗产的照片,向学生展示了秦岭的价值。

  常庆瑞教授的《秦岭起源及其环境》为学员们讲述了秦岭山脉的形成过程,秦岭山的气候、地貌及自然环境,学员们对秦岭山有了理论上的认识。2公里的山路,一路往上,沿路的树种,概貌让学员们对秦岭山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

  陈书军副研究员的《秦岭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用幽默的讲课方式为学生们呈现了秦岭山脉的生态体系,讲解了秦岭在中国自然地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火地沟的现场教学让学员们了解了秦岭生态系统的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病害植物的类别等。

  卜书海副教授的《秦岭——人与动物和谐的家园》,向同学们展示了秦岭山的珍奇植物及动物,羚牛、宁陕小头蛇、金丝猴等在火地塘的到访,使学员对秦岭充满了好奇和敬畏,更加坚定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信念。

  付少平教授的《面子》和《秦岭山居民环境行为调查》,让学生对中国的面子文化、熟人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秦岭山居民环境行为调查的调研活动,学员们身披雨衣,来到宁陕县八亩村和关一村,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小组配合,分工协作,240余份的问卷在一上午的认真付出中,收获了满意的答卷。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堂课程,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红来到教室给学生们带来了亲切的慰问,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在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真正体会到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内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生态文明教育。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由教务处主办、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承办。活动从2012年发起,现已举办八期,每年招收一年级非农专业本科生,旨在利用学校便利资源让非农专业学生有机会了解秦岭自然之美,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本活动课程以理论讲授结合现场教学、亲身实践结合社会调研方式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到亲身感受全方位的授课方式,使学员可以了解到秦岭的自然概貌、物种,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学到生物科学与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学生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知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知秦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热爱自然,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情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