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奋斗者】(26)苹果的西农印记(三)

技术推广  助农增收

  2010年,来自白水的果农曹谢虎被邀请去美国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科学务果改变我的生活》专题演讲。他就是得益于学校在白水县建立的全国首个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教学培训功能一体化的苹果试验站里专家“手把手”的指导。

  2006年,曹谢虎来到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请这里的专家教自己种苹果。可专家到了地里,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一半的果树。

  周围的人不理解,自己家人也竭力反对。但曹谢虎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过同意砍树的曹谢虎也多了个心眼,他先拿一亩做个试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当年亩产就过万了,挖了和没挖的截然不同。挖了的品质优、着色美、卖价高。 

  曹谢虎彻底服了专家,开始用新的科学的办法管理自己的果园。五年时间,同样的6亩果园收入却增加了6倍,成了村里第一个买小汽车的果农。他还成为白水县苹果种植的科技带头人。

  200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实现学校与政府、科技与产业、专家与农民的有效对接,以促进科学技术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师生们走出象牙塔、俯身黄土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谋策献智,来自学校的科技、人才、智力、文化等优势资源,涌入三秦大地的田间地头,切实解决果业科技到村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2005年,学校依托科技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白水县建立了苹果试验站。赵政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汇集了学校相关学科20多名专家,组建了一支学科结构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协同配合到位的科技推广队伍。赵政阳团队采取“1+4+4”的模式(即学校1名专家带4名县级技术干部和4名乡级技术人员),把大学专家的引领作用和地方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交织在一起,通过传帮带,使推广工作效能迅速放大。

  科学务果改变生活的还有地处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洛川县。 2012年2月,延安市政府与学校合作,共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试验站的成立,与苹果产业发展相伴而行,紧密跟踪苹果产业科技前沿,持续推进技术革新,坚持“校地联合、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服务模式,走出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

  试验站聚焦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科研攻关20余项,取得丰硕成果。开展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的芽变选种研究,引进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219个,选育出适于渭北旱塬栽培的各类果树优良品种12个,优化了主栽品种结构,为品种更换提供新的选择。开展果园机械化、省力化栽培研究,引进果园无人机喷施药肥,据在洛川县蹲点、建立苹果基地30余年的洛川苹果试验站站长安贵阳研究员介绍,无人机一天可实现作业两百到三百亩,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试验站还创新研究出了营养钵大苗繁育及建园技术,2016年获得陕西省果业局创新奖。

  同时试验站也建立了“基地+专家+果业服务体系+示范园区”的推广体系,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30余项,指导建设示范园2万余亩,辐射推广综合栽培技术100余万亩,推广苹果新品种(品系)“延长红”“蜜脆”“富士冠军”“金世纪”“早熟富士”等5个;为延安市普及“大改形、强拉枝、减密度、有机肥”四大技术、建设“果、畜、沼、草、水”相配套的生态果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农民的现金收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为了发挥学校专家技术优势,把试验站建设成为果农及贫困户的技术学习实训基地,先后举办各类培训会800多场次,培训果业科技骨干8000多人次,果农12万多人次,为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结合产业精准扶贫,试验站还实施“一对一”技术帮扶,解决贫困户无技术的脱贫难题。

  四代人,八十余年扎根西部小镇,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一代代西农人弦歌不辍、赓续奋斗在黄土地上,书写爱国奋斗的“苹果人生”。 虽然学校离大城市很远,但学校的专家离农民很近,离脱贫攻坚很近。有人说西农的专家看起来就和农民一样,经过专家培训指导的农民就像专家一样……这是群众对学校最高的褒奖。

  在新时代,随着世界苹果产业重心向我国转移,以及我国苹果产业中心向西北旱区转移,在西北旱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发展苹果产业,是一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产业举措,对我国“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苹果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放眼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为苹果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苹果产业发展,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攻关;升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与攻关,进一步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以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陕西苹果走向世界。用不懈努力为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中国果业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字整理先后得到了王雷存、安贵阳、马锋旺、赵政阳、黄德宝、李春梅、张东、郭媛媛、邢利博的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