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砥砺奋进20年】(18)人文学院: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奠定雄厚人文底蕴

  6月初,一则“我校成功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消息传遍整个校园,更洋溢在人文学院每个师生心田。学院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立,标志着学院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也预示着学院在学科调整与发展战略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宣告了20年来学院对接国家战略,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中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学校“新文科”建设站到了新的水平与起点。

坚持“顶天”战略,推进融合发展,深度打造社会学科“西北方面军”

  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龙头,学院坚定不移将学术强院作为全局性、引领性、基础性战略予以推进。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创立的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小组和1953年成立的西北农学院政治理论教研组。60多年以来,在辛树帜、石声汉、邹德秀、张波、樊志民等一批著名学者的引领下,学院农史学异军突起,成为国内该专业研究领域的“西北军”。同时,也相应发展出了科学技术史等6个硕士点和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成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实验室(基地),设有MPA教育中心、MSW教育中心、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开设2个专业的函授教育。现有在校研究生444人,本科生1074人,实现了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顺应了学校事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文学科底色需求。

  面对新时代、新文科发展的新机遇,学院深入分析学科现状,主动采取“瘦身、长高、变强”的调整策略,裁撤了专门史等4个硕士点,集中精力做精做深农史特色学科力量,做大做强社会学,推动学科现代化、国际化、融合化发展。近年来,农史所晋升教授2人,引进副教授1人,接纳博士师资5人,实现了学科教师接近100%拥有博士学位;社会学现有高级职称17人,占学科教师总数的近70%,并引进清华大学等名校博士18人、青年人才1人、讲座教授1人,具备了博士点建设的良好基础,建成西北地区第一家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5年学院获批科研经费突破100万,2017年达到200多万,近年来年均发表论文超过百篇。樊志民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讲述了中华农业文明,学院教师先后入选陕西省“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互聘“双千计划”等,在《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将科研做到一流、将成果发表在一流期刊,“顶天”战略得到持续推进。

贯彻“立地”要求,响应国家需求,不断扩大学科社会影响力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深度推进“课堂革命”,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本科人才基础。

  组织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小组讨论会、修订培养方案、制定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实施方案,抓实一流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启动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进暑期课程、MOOC和SPOC课程建设,积极申报省部级和国家级在线课程,抓实“金课”建设。广泛开设读书会、“学子讲坛”,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开设“职在未来”系列创新创业报告,不断夯实学风基础。扎实的本科教学工作,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英语四六级和法律资格考试通过率、毕业生质量等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1项,学生夺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实现了近10年我校在此赛事上的突破)。近年来,学生科创项目数量与层次不断提高,论文数量与质量并进。多人次获得全国、省级英语比赛奖项。毕业生“学霸班级”持续产生,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升学率不断创新高。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结合学校特色,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先后有15份资政报告被有关省领导批示或采用,其中1篇发表在光明日报被有关中央领导给批示。立足陕西开展工作研究,20多项成果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商洛市签署了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项目合作协议,牵头组织实施了麟游、扶风等2个县的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教师入选第二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当选陕西省社会学副会长、常务理事,担任杨凌区政协常委等;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理论文章,为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持续贡献“人文智慧”。

推进“国际化”进程,巧借“信息化”之力,奋进于新文科建设新征程

  学院积极贯彻学校“国际化”战略布局,坚持在“以外促内”中助推一流学科建设。近年来,先后派遣教师赴英美等国家进修,选派教师赴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肯尼亚、挪威等参加国际会议。广泛邀请荷兰、英国、美国、南非、德国、澳大利亚、泰国、奥地利等国家大学学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校访问交流,推动了学生赴联合国总部实习,百余名学生赴外访学留学。目前,正推进与意大利高校的长期访学和与加拿大高校2+2国际合作项目等。学院积极召开年度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专题申报论证会等会议,统筹国内国际两种办学资源,在全球视角下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浪潮中,“未来农业”也必将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学院始终将信息化作为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一大战略支撑点。近年来,先后建设了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古农学网、关中乡村研究网,建成古农学研究线装书库、学院专业资料阅览室。邀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来校洽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深化与一流出版社、主流媒体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共建。选派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研讨会,了解数字化信息化教学工作前沿。通过一系列努力,学院“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被评估为优秀,有效激发出学科新活力,唤起了学科建设的最强大人气与最大能量,为我校新文科建设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强保障。

  面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站在新文科建设新征程、新起点,全院师生将以更务实的态度、更昂扬的斗志,以责任在肩、成功有我的担当意识,追求卓越,逐梦前行,全面做实做强、做精做深人文社会学科,为学校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奠定雄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