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以本为本】(24)人文学院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

  邀请陈玉林副校长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辅导报告,组织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小组讨论会、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研讨及启动会、首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检查及示范课讲解汇报会,与意大利有关高校洽谈长期访学,获批三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英文暑期课程,年度第一期“学子讲坛”如期开讲……

  以时间为主轴,一帧帧工作画面点串出来的是,2019年人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师生群体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围绕学校《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永续奔跑的身姿,讲述了人文学科一流本科教育不懈探索的故事。

教书育人  课程为基

  “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本着这一教学基本理念,学院紧密围绕“通识课程精品工程”“基础课程强基工程”“专业课程卓越工程”三类课程布局,全面聚焦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校本化建设,深入调研、全面布局,做出一系部署,推进“大国三农”农史知识普及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

  “开展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建设,设立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专题项目,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6-8门,建立课程思政类教学案例4-6个;推进落实6门MOOC、SPOC课程建设,积极申报省(部)级、国家级在线课程;加强学院全英文课程、暑期课程建设,建成全英文课程(含暑期课程)1门”汇集全院师生智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院以《2019年行政工作要点》的形式,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积极鼓励多元形式开展教学发展论坛、支持教师因课制宜创新教学模式,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各级各类项目,推动着“课堂革命”的纵深发展。

  “当一名务实的行动派”“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目标引领下,学院党政领导、全体教师积极行动,主动思考、主动出击,呈现出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空前热情。5月9日,学院党政与师生代表协同再发力,继1月份组织召开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小组讨论会后,组织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专题研讨及启动会,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再推进。强部署、强开发,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董红教授主讲的《公务员与行政管理》、张红副教授主讲的《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袁君刚副教授主讲的《西方哲学概论》三门课程近期分别获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梁运娟博士申报的“农村公共管理”全英文课程获批2019年校级暑期课程;景晓芬、梁运娟、卫丽、刘鹏等9位教师承担的学院首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并进行了精彩的示范讲课汇报;学院首次闯入“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百强,首次获得相关奖励,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案例教学工作再获新进展;樊志民教授先后在《人民日报》“大家手笔”专栏发表文章,应邀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做报告等,“老樊讲农史”系列泰斗科普教学继续深入推进;……

  “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和教学津贴分配办法,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师将最新学术成果融入教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研究生教学促进本科教学。在此过程中,积极淘汰水课,建设金课,培育金牌教师,推进‘双万计划’的执行与落实,更好地服务于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院长朱宏斌教授对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有着更长远的规划。

回归常识  读书为本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人文学院必须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以深度阅读,打下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审美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坚实基础。”关于读书话题,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连经常谈及的是学科特点与人文底蕴。

  也正是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翰林书屋、资料阅览室、党团活动室、学生发展中心,温馨、舒适、简约又功能类型多样的读书室,在学院搬迁到6号楼一年来得以建成。“未名读书会”“学子讲坛”等读书平台在有了固定学习场地后得以成功搭建并日渐运作成熟。未名读书会成立不到一年来已开设公众号,组织13次读书交流会,并发行了《化成》季刊3期;人文学子讲坛开设到了第16期,成为全院读书分享活动的最广阔平台。

  优秀学子登台讲解,分享学习策略、保研经验、考研策略;优秀党员在公开场合畅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等学习感悟,优秀校友返校做报告,回顾学业生涯,感悟读书的重要意义;优秀指导教师专题分享读书经验,谈读书与在顶级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的关系。读书活动、读书报告会逐渐成为学院师生的常态活动、自觉选择。“一本书、一杯清茶、偷得一个闲暇的下午”不再是一种奢求,“最美人间四月天 书香相伴读书日”成为人文学子最美好的生活体验。读书这缘自个体的单一爱好,发展成为一种集体活动,深化为学院师生的一种集体习惯,推动着学子学业向好、学院学风向优发展。

  突出“严管就是厚爱”,力促学生“回归常识”,心无旁骛地扎实学习。学院正积极制定出台学院公共空间管理办法、读书报告会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优化读书管理服务、推进读书成果的固化,进一步深度激发学子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形成读书活动强制度、强联动、强分享的效果,推进思想名家导读、名篇研习、经典作品专题等读书品牌的形成。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需要教师克服‘重研轻教’倾向,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需要学生进教室、进课堂,将知识内容进脑入心,更需要师生戮力抓好抓实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新时代宽广舞台上感悟知识的力量、真理的能量。”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赵丹教授在讲授完创新创业专题教育讲座对一流本科教育给予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诠释。

  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既能将显性课程知识落地,也能丰富隐性课程知识体系。为完善这一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积极发挥同侪群体的影响、大家示范效应、时代主题感召作用、信息化的助力作用等,协同发力、整体推进,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

  “让优秀成为更多人的习惯。”党旗领航工程下,优秀党员毕业生进班级、进宿舍,分享保研、考研、公务员考试、名企应聘就业经验,引领入党教育培训工作,引领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义务服务和精准脱贫工作实践。74名学生参加了历时12天的陕西省2个县的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2支MAP团队分别赴温州洞头溢香应急救援协会和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古建筑群扎实开展了实地调研工作并写出案例报告。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上,3名研究生分别做论文报告并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群体积极发挥着同侪群体的影响力,引导着更多学子融入新时代伟大事件、感受时代主题的感召,激发出强大的好学意愿。

  行动最有说服力,看准的事情就要抓紧去干。在学院推动下,杨陵司法局来院洽谈合作事项、学院新增周至县人民法院为法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让专业人才培养更接底气,夯实一流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石;意大利有关高校负责人来访探讨三个月以上本科生海外访学事宜,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2+2国际合作项目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托尼弗勒教授应邀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学院全力拓展者学生的国际视野。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学院网站、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的助力下,樊志民教授在《人民日报》“大家手笔”专栏发表文章,并应邀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做报告,“大家示范”课程与教学影响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引领学生知农爱农;赵丹教授在顶级权威期刊《教育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杨乙丹教授为教育部 “马工程”重点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授课,张世勇副教授受农工党陕西省委会表彰,何得桂副教授出版《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干部群众读本》著作;《象牙塔与黄土地:校县合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合阳实践》一书即将出版发行,9项研究成果获评2019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份研究报告成功入选2019年陕西蓝皮书,1名教师入选第二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教师先后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理论文章或研究成果,“人文智慧”在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持续发力,点燃着全院学子投身学习科研热情,激励着全体学子以奋进和担当写就青春诗行,努力成为一流本科人才。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