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两会声音】(5)全国人大代表吴普特接受《农视网》专访

组织3000师生调研47000个村!这位校长说,农业大有可为!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农业农村发展大有可为!

  农影智造会客厅来了一位大咖,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他和总书记想到一块儿了。

  吴校长心系农业,曾组织3000多名师生调研47000个乡村,他对于未来农业有啥想法呢?农视网记者带你强势围观!

“未来农业”是什么样子?

  我之前多次提到过“未来农业”,那么它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是产业融合。按照过去传统的分类,总是把农业放在第一产业。实际上,农业往深走是加工,再往下走是服务,是整个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第二是模式多元。过去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但是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的背景下,现在有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

  第三是绿色发展。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如何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同时保证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走绿色发展的路。

  第四是智能化。随着前沿科学技术的革新,比如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都推动了农业今后的智能化发展。

  未来农业的从业人员一定是综合性的,懂经营、善管理、掌握高科技。

农林高校对“未来农业”的三大支撑

  对于“未来农业”,农林高校可以提供三个支撑。

  第一个是人才培养。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假期我们曾组织全校3000多名师生,历时两个半月,调查了47000个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乡村振兴最缺的是人才,大部分有效劳动力都出去打工。有一个具有40年党龄、70岁的一个老支书,他跟我说了三句话,“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出路在技术。”


  第二个是科学研究。这是大学必然的功能。我们农林大学必然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一些科学和技术,提供一个支撑。

  第三个是农业科技的推广。怎么样把我们的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农民的手里?实际上我们学校也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重点有两项工作。

  一个在农业主导产业的主产区,建立试验示范站。把我们的技术做成一个示范样板,让农民来参观,让他相信这个技术确实好,然后再教给他学。比如说在白水县,2005年全县的苹果产值也就是五个亿左右,经过几年的技术指导,我们试验站站长告诉我,2018年全县苹果产值达到二十六七个亿。

  但没有那么多的专家怎么办?为此我们成立了农民发展学院,搞成人培训,把农民请到学校来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我们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曾经把农民送到哈佛大学去做报告,站在国际舞台上来讲他们是怎么样来依靠科技致富的。

未来,农林专业会越来越热门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高中生毕业之后大多选择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农林专业则显得相对“冷门”。但其实我并不认为农林是冷门专业。

  关键我们学校自身要提高办学质量,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几年在陕西的录取分数都在一本线七八十分以上。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随着我们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今后的农林专业会越来越让考生喜欢。

  未来农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我们专业前景非常好。在乡村振兴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人才,这都需要农林院校的培养。

  你进一步设想,如果乡村真正实现了振兴,是不是比城里的生活更加美好?

  举一个例子,延安市宝塔区的河庄坪镇的一个村,那里简直太漂亮了!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出去打工。为什么呢?第一他离城区比较近,第二他有三个支柱产业,一个是大棚蔬菜,一个是苗木花卉,一个是乡村旅游,他们搬迁以后,把窑洞搞成了旅游。整个村子里信息化程度都让人敬佩,在大广场上有一个很大的液晶显示屏,专门做政务公开。农民一家家都是两层三层的小楼,自来水设施都非常好。现在像这种新农村南方更多,如果都发展成这样的话,乡村是不是能更吸引人、留住人?是不是更需要我们的人才用心去建设?

校长的期许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秉承我们诚朴勇毅的校训,把自己的学业做好。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实施需要大批的人才,你们有非常广阔的用武之地。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