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西农古农学研究室较早顺应学术的发展和变化,农史研究重点由农史文献整理逐渐转入农史学术研究。以邹德秀、张波、樊志民等为代表的专家们在各自不同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将西农农史事业不断发扬光大。
邹德秀:农史人生谱华章
邹德秀大学期间在园艺系求学,毕业后却被留在哲学教研室,最终在农业哲理、农业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不断“交叉”中谱写出一曲精彩的人生华章。
邹德秀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农民家庭,生逢乱世、家境贫寒,多次失学,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邹德秀读完了中学,并考入原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 。
大学的课程展现了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世界。在显微镜下观察动植物组织,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分析,使邹德秀理解了科学就是透过现象发现事物本质的真谛。大学里丰富的藏书,更是满足了他对文学、哲学的爱好。不仅读了许多文学名著,还半懂不懂地读了《自然辩证法》《共产党宣言》《物种起源》,在大学里初步有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
毕业前夕,在班上组织的谈理想会上,邹德秀说毕业后打算去果园工作,业余研究点自然辩证法。不料他的一番话被一位政治老师知道了。毕业分配时,把他留在哲学教研室。虽然出乎意料,但因为原来对哲学的爱好,他在思想上还是比较能接受。
虽然爱好哲学,但真要从事哲学教学研究,却困难重重。由于没上过哲学课,邹德秀只能一边跟着听课、上哲学辅导课,一边拼命阅读有关书籍。期间遇到精简人员,他被精简为图书资料室管理员。他也曾报考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进修班、武汉大学科学方法论研究生,但因“反修”浪潮冲击,都没有实现。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进修提高,只能靠自学。文革后期,大学恢复招生,他才重返哲学组。后来恢复招收研究生,需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他和几位哲学教师组建了自然辩证法教研室。至此,他才真正开始了教学和研究工作。
学农业的搞哲学研究和教学,本身是一种冒险。当时自然辩证法是个很活跃的学科,学术活动很多。在农业院校里教自然辩证法,邹德秀的研究除科学方法外,主要集中在农业理论方面。此后数十年的坚持,再加上农业、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交叉,使他在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1981年发表处女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理论问题》。1983年发表了《农业结构和研究领域的探讨》等论文,系统提出了“农业三元结构理论”,并第一个提出了农业生态技术问题,立即使学术界、理论界对他刮目相看。《经济文摘》《潜科学》《自然信息》《农林辩证法》等刊物相继做了介绍和摘登,《人民日报》(海外版)进行了专题介绍,许多学者采用了他的观点。
1990年《绿色的哲理—对农业起源、演化、体系及农耕文化、农业社会学的新索》一书出版发行,算是对他前期研究的一个小结。这本书可以叫农业总论。总论不同于概论,概论是对一门学科的一般介绍,总论则是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它的历史、体系、方法。农业院校里的各专业学生学的是农业各论,还需要开设农业总论性的课程,但过去还没有农业总论之类的书籍。该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中外学术、理论界的重视,被誉为“农业哲学”“农业总论”,获省教委人文成果二等奖。《人民日报》《自然辩证法通讯》《农业考古》《自然辩证法研究》等纷纷刊发书讯、书评,称赞此书“着眼于理论上的分析、概括,从一个全新的层次、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农业。”由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中国科技史通讯》也对此书评价道:“本书是一本史论结合的著作,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是第一本从多角度论述农业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农业总论性著作。”
如果说“农业三元结构理论”是邹德秀的“青年之作”,农业哲学是“壮年之作”,那么农业文化则是他的“盛年之作”。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传统农业文化,且经久不衰。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研究中国农业文化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邹德秀以此为出发点,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于1992年完成了15万字的《中国农业文化》。该书被誉为中国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农业文化的著作,获省政府社科成果三等奖。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盛赞此书“畅论了农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对有关问题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可谓体大思精,是今年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著名思想文化研究专家张岂之说:“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史领域出版的著作不少,热闹得很。然而我却没有看到过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农业文化的书。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书终于问世了。这本书不仅题目新颖,而且内容丰富不失为中国文化史研究中一次难能可贵的尝试……《中国农业文化》不乏动人之处,令人读后有余味不尽之感,颇能启迪人的思维。”日本东海大学文化史教授都步武先生来信称此书为“完备的中国农业文化史”。
1995年,第一本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方面的学术专著《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史》出版。随后,《区域贫困与贫困地区发展》《500年科技文明与人文思潮》等相继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先后荣获学校和部属农业院校优秀教师称号,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事迹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
可以说,邹德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如今虽已耄耋之年,但他仍然笔耕不辍,并持续关注着学术,《农业社会学》《中国农业社会史》《近现代农业科技史》等书籍正在组织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老师继续完成。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