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新时代 新作为】(1)房玉林: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建设一流葡萄酒学院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等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论断为我校改革跨越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我校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结合学习谈收获、谈体会、谈认识,这对于统一全校思想,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必将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葡萄酒作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如何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改善群众生活,这是葡萄酒学院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推动我国从葡萄酒大国向葡萄酒强国的迈进贡献一份力量。

立德树人   培养高端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葡萄酒学院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社会责任感的,掌握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葡萄与葡萄酒行业从事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并具有国际就业能力的葡萄与葡萄酒高级专门人才。

  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新专业建设与布局。围绕葡萄酒管理人才的强大社会需求,在现有专业基础上,申报建设新专业“酒业经济与管理”(与教务处协商暂定名);二是现有专业的国际认证。2017年启动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三是谋划设立1-2个可进行国际化招生的葡萄酒教育项目,如“wine management”、“viticulture and enology”的硕士课程项目;四是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等世界知名葡萄酒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五是培育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六是到2020年建成海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每年选派30-50名本科生赴海外进行1-3个月专业实习。

突出重点   推进一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求,是当今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一流大学一定要把一流人才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努力做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葡萄酒学院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一是学科平台建设:2020年建成一个含“葡萄酒酿造及质量控制研究平台、葡萄酒品质评价及形成机理研究平台、葡萄酒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研究平台和酿酒葡萄逆境生理与品质改良研究平台”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创新平台;二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用3-5年时间,建成一支由校内、行业、国际师资力量组成的高质量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培育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力争通过5-6年,将“中国本土葡萄酒酿酒微生物资源创制与应用”成果培育成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四是 建立一个实质性运行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科学引领   支撑产业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葡萄酒产业飞速发展的30年,葡萄酒已经成为人民生活重要组成个部分,但国产葡萄酒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和挑战,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国产葡萄酒失去了自信,话语权也在弱化。

  针对这种情况,葡萄酒学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深入开展风土多样性研究、品种及酒种区域化研究、风味精准调控研究、地理标志葡萄酒的感官质量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酿酒微生物研究、创新酿造工艺研究及本土葡萄酒文化研究,形成中国葡萄酒产地自信、品质自信、风格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产业链科技支撑。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体系,逐步形成葡萄酒文化领域的话语权。李华教授在2016年发表的《葡萄酒的新世界、旧世界与新新世界》的论文全面阐述了中国葡萄酒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葡萄酒历史、传统的正确认知和传承上。中国有可考证的葡萄酒历史9000年之久,是葡萄酒的原产国之一,经过了春秋战国、汉唐盛世、元明清等时代的变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但是当我们面临进口葡萄酒的中国冲击波时,却丢掉了这个文化自信。现在,中国葡萄酒是时候找回自己的自信了。

国际合作   构建丝路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近年来,中国努力倡导并带头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国际治理贡献了更多中国方案和发展动力。

  葡萄酒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强,重大成果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力支撑了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弘扬葡萄酒文化,加强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在“工业+农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多元化发展,我们谋划在学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的框架内发起“丝绸之路葡萄酒科技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自贸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杨凌示范区展览局等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如丝绸之路葡萄酒产品展销会、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设备展销会、丝绸之路葡萄酒质量大赛、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等。

对标一流   培育标志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双一流”为数不多的“显性”指标,更是“双一流”建设的切入口。学院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校企深度融合的步伐,在创业孵化、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积极做好协同创新,以专业为引领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为青年师生搭建“双创平台”,建立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领域,学院力争建成亚洲最大“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库”和“酒酒球菌种质资源库”,“葡萄酒微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学术团队;培育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菌株10株,在全国推广应用并实现商业化出口,打破世界葡萄酒生产没有中国本土微生物的局面。力争通过3-5年,将“中国本土葡萄酒酿酒微生物资源创制与应用”成果培育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6年培育成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作者:房玉林,葡萄酒学院院长。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