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如何让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内化为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党的十九大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10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就部署了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门课程进行了研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的老师率先实施。10月23日,邓谨教授在创新基地班1601-1604班的《概论》课教学中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活动,从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和政治保障等方面为学生系统解读了报告的重要内容和新亮点,激励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实际行动中。
邓老师指出,十九大报告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贯穿的一条鲜明主线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闪耀着的一个思想灵魂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内容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是教材内容的最新版、精华版和升华版。对于《概论》课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论述的前四个方面是教材前七章内容的总结和最新成果,而报告论述的后九个问题正是结合当前国家发展的最新实际,对教材内容后四个章节内容的深化和最新发展。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讲话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活动。既能促进和加强高校的人文关怀,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也能使教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材的知识体系,更加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点亮前行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每一位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活动得到了全体学生的欢迎,满足了学生及时了解并认识国家发展新论断、新思想和新举措的兴趣和热情。课后学生通过课程微信群和网络教学平台与任课教师交流了学习的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学习了十九大报告,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新时代下会更加坚决地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昂扬的奋斗状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卓越贡献。
陈颐清同学:看了十九大的报告,我的第一感觉是“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在变好”。我在切身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这五年来,不说别的,我校在小麦、马铃薯、牛羊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试问若没有党对科技方面的重视,我们何以发展如此之快?而且我们的医保制度、养老政策等都在逐年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与公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所以说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绝不是空谈!习总书记还又一次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是不能偏离的东西。虽然中国在腾飞,但我们还要注意,中国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还有很多,科技创新仍要继续,社会发展还要坚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
朱玉莲同学:通过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我不仅看到了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还看到了党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信心。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两个重要论断也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十八大以来国家这五年的进步。从中国梦到“四个伟大”,近年来神州、蛟龙、天宫、墨子、天眼等大国重器的举世瞩目也让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深深的自豪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一定努力学习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为契机完善自身,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费圣颖同学: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是彼此助推的浪涛。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生长在这个时代,我们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它会带你到曾靠一己之力到达不了的远方。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当代青年,参与过这个国家过去五年光辉历程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下个五年的发展置身事外。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想,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为祖国献一份力。
易丹旸同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更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会是什么样?报告里这样描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我们大学生要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立足自己实际,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全力以赴。
王沛媛同学:观看了十九大开幕会,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变说明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民都已经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我们的祖国也在日益强大。那么我就在想,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我们农林院校的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呢?也许很多人认为,人民更加富裕了,农林院校的学生身上的担子变轻了。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林院校的学生更加应该重视自身的素质,创新科技,研发新的科研成果,让中国的老百姓不为粮食和环境问题担心,安心地追求更高的发展,让中国的粮食产业农林治理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因此,十九大的召开应当更加激励我们努力实现创新,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坚实,做祖国建设最可靠的后盾。
何宗兴同学:在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对民族和国家强烈的自豪感。近代以来,曾经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饱受外族欺凌,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的面貌在短短几十年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越来越少,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变也正说明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又想起了周尧教授,在那个祖国内忧外患的时候毅然决然的从国外回国建设祖国,而我作为新时代农林院校的大学生,不需要考虑扛起枪杆子抵抗外敌,也正是如此,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为祖国发展助力!
其他同学也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学习和职业规划联系起来,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既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也要坚定“勿忘苦难辉煌,无愧使命担当”中国梦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