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社会实践】在田野中收获真知和希望(18)

走进白鹤梁   助力文物保护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深刻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进一步了解水下文物保护现状,近期,创新学院水下文物保护调研队赴重庆市涪陵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队员们不畏酷暑热浪,克服山城交通不便的困难,通过细致的调研活动,查看了涪陵水下文物的现状,并积极探索其保护方案。

立足基础 全面系统 实地调研

  活动开展前期,在指导教师龙清林研究员的要求下,队员们以小组研讨学习的方式,通过查阅文献对白鹤梁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白鹤梁的历史变迁,考察当地人对水下文物保护的看法,调研队通过问卷调查与当面采访相结合的形式采集了当地群众的想法。尽管存在语言上的障碍,通过两天的努力,队员们成功完成预计目标,了解并整理了涪陵当地的群众对于白鹤梁文物保护的建议。调研队实地参观了白鹤梁,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进行全面了解。独特的建筑风格深深震撼了队员们,大家认真观看,细心研究,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准备。

悉心总结 对话政府 建言献策

  在参观学习之后,队员们联系到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负责人,并与他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提出了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促进水下博物馆运行的方案。同学们建议博物馆在设备上增加VR体验装置,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使游客更加直观地体会白鹤梁的全貌。再了解到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来源于三峡博物馆后,调研队来到了三峡博物馆进行实践调研,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进一步掌握了白鹤梁的相关历史知识,对于保护方案的探索有极大地借鉴意义。

回顾活动 反省不足 砥砺前行

  十天的时间,调研队一步步了解白鹤梁,探索水下文物的保护方法。带队教师龙清林研究员不禁感慨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探索文物的保护之路,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读历史,感受历史的味道,接受历史的传承,并将这千年的积淀化作我们的文化底蕴。”队员徐振川表示自己深刻地感受到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对进行文物保护的必要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本次活动中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队长荆嘉贤总结道:“尽管本次三下乡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之前的计划不够完善,没有很好地预估到即将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希望队员们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10天的经历告诉我,我们需要真正的去实践,去体会我们的文化,去传承我们的文化,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涵义。”

  过队员们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活动日志3万余字,活动感想1万6千余字,活动总结3千余字。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10天的学习,自己不仅了解到水下文物保护的现状,而且深刻体会到了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