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东在央视3套《幸福账单》中演唱
他的名字这两天在朋友圈里刷屏了,这缘于央视3套7月30日晚的一档栏目《幸福账单》。
在这个综艺大型互动游戏节目中,他一出场就被主持人朱迅、马跃和宫岩惊呼为“佳明哥”,他先后演唱了陕北民歌《上一道坡下一道梁》和歌曲《咱老百姓》,赢得现场评审团一致叫好。他介绍自己是在一所“别人的大学”里做辅导员,还把这所大学的科研成果带到节目现场,让主持人现场品尝。他用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以及陕北秧歌剧《兄妹开荒》中的经典唱段来开导“有问题的学生”,被导演组称为“魔音洗脑”式的心理辅导。在接下来的环节,他成功闯过4道关,顺利得到报销2200元婴儿床账单的机会。
央视节目主持人朱迅在与孟立东对话
他就是我校理学院辅导员孟立东。帅小伙孟立东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2012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2013年4月入职我校,担任辅导员。
记者:学声乐的当辅导员不可惜吗?
孟立东: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喜欢唱歌表演,虽然性格偏内向,但一直梦想着能有个大舞台来展示自己。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曾演出过一部民歌剧,后来进入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因为环境不理想再加上自己对音乐舞台的向往,我不久离开了那家企业,刚好西农招聘有文艺特长的辅导员,我就有幸进来了。辅导员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入职第一年,我的生活就是办公室、学生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整天围着学生打转转,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自由的“大保姆”,起初很不适应。但慢慢的,我发现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们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和学生相处也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快乐!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我慢慢的又离不开他们了。我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而我的声乐表演专业也成了我日常工作的好帮手。三年多来,我得到了学校、学院领导和师生们的喜爱和支持,每年学校的庆元旦、国庆以及迎新生晚会我都上台表演,2014年建校八十周年校庆晚会上,我还演唱了专门为校庆创作的原创歌曲《从这里出发》。三年多来,我先后被评为学校校庆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还获得了陕西省高校歌曲大赛二等奖。在西农这个大家庭里工作、生活我觉的挺幸福的!可以说,学校给我了更大的人生舞台。
记者:为什么把西农称为“别人的大学”?
孟立东: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带着嫉妒恨的情绪称呼优秀的一方是“别人的某某”,就像朱迅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在我的心里,西农就是众人羡慕的“别人的大学”。来到西农后,我通过学校组织的交谊舞会结识了我现在的妻子。这三年,我在西农有成就:成了家,立了业,马上也要升级做爸爸了。回到老家,亲戚朋友都说我成长了很多,我觉得这都和西农这个大家庭对我的影响分不开。西农历史悠久,不仅有大楼、有大师,更有大爱。我们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奖助学金,让再贫穷的孩子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们的校长到大山深处的家里为残疾学生专门举行毕业典礼。更让我感受深刻、真实和亲切的就是科研成果进社区,我们学校把大专家们的培育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馒头给学生免费品尝,把专家们培育的苹果、甜瓜、西瓜从科技推广基地运回来给学生免费品尝。这样的福利和教育方式国内外哪个大学能比?这次去央视录制节目正逢5月瓜果香,我就专门带了我校专家培育的“农科大5号”西瓜和“早蜜1号”甜瓜,你看主持人吃得多香!
记者:央视表演归来,你有何特别的感想?
孟立东:我参加央视3套的这个节目,有两个初衷,一是为我们即将出生的孩子留下一个特别的纪念,二是把西农人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但我有两次差点放弃这次机会。第一次是报名时,我没想到程序那么复杂,第二次是在闯第3关时,我被那个大转盘卷进去了2次,腿也扭了。但我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第一次是在报名初审后的2个月我不厌其烦,几乎每周都给节目组导演发短信保持联系,最终拿到录制通知,我分析是我的诚心打动了导演。闯关并不是看着那般容易,那些墩子、转盘踩上去很软,抬腿奔跑很费劲,第二次被卷后,我在心里喊着“必须过去”,于是忍着疼痛又起身。这应该是“诚朴勇毅”校训精神对我的潜移默化吧。现在回首这一段经历,我想用两个词来总结我的感受,那就是“坚持、努力”。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和努力”就会取得收获,而这两个词,其实也就是我校小麦育种专家王辉老师所传承给我们的精神。我感谢学校给我的帮助与教育,我将继续静下心,沉下身,在这所“别人的大学里”,愉快工作,并努力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编辑:靳军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