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与科学家面对面”有感(二)

科学家的魅力

  第一次关注张涌教授,源自于果壳网上的一篇报道《抗结核的转基因牛,中国制造》:张涌和他的团队通过TALE切口酶介导的基因组修饰方法,将小鼠的SP110基因插入到牛的基因组中,得到的转基因牛表现出对牛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抗性。研究论文于3月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学校举办的“与身边的科学家面对面”主题讲座,让我们获得了一个近距离与张涌教授交流的机会。在听报告的过程中,看到了张涌教授与其他科研工作者共有的一些特质,我认为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热爱。周五的下午,报告厅里挤满了等待聆听报告的人群。张涌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团队的科研成果,当他意犹未尽地讲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从这里大家都体会到了教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与自豪。报告会进行到一个小时左右,本来拥挤的报告厅开始出现了小部分的空位。科研路上,也是这样的过程:我们一起读了大学,少部分同学选择读研,三年后,更少的同学选择留下来攻读博士继续深造。科研工作者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与追求,助力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走得更远。

  严谨。张涌教授在报告中谈到自己团队在科研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措施,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教授在谈转基因问题的时候,更是多次强调自己所说结论的出处。这种严谨的态度不由让人想起充斥于微博朋友圈的“伪科学”:“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央视终于报道肿瘤大面积爆发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别有用心者断章取义,篡改数据;盲目跟风者不加考证甚至添油加醋进行传播。

  创新。对于张涌团队的科研创新,德国的弗里德里希•勒夫勒研究院家畜遗传学研究所主任海纳•尼曼是这样评价的:“本研究结果为探寻抗病家畜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这将可以避免对染病家畜的大批宰杀以及对畜牧业的不良经济影响。”他还表示该研究向利用先进遗传工具来获得抗病家畜的目标又推进了一步。张涌教授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都出现了“首次”、“首批”、“首个”等词语,说明其敏锐的学术视角和创新精神为所有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中,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时候是您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张涌教授的回答是这样的:“人生中困难的时刻远远比顺利的时刻多,我们要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克服。”作为科学工作者,科研由一种工作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忍得住清贫,耐得了寂寞,用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时不时会出现的各路困难,以其自身的魅力给身边的人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应该是一种学术的新常态。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