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将军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参加军训的我校2014级学生在认真听取报告
报告会现场
8月29日上午,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军事史专家徐焰将军在北绣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安全环境”的素质教育报告。
徐焰将军围绕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周边安全环境,用诙谐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大量幽默的漫画进行阐述,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和中国近现代国防建设的基础、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建设新中国的国防力量、以信息化为中心加强国防建设、目前面临的内外威胁和挑战、国防建设的经验和新使命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防内外形势和边境问题,内容丰富,剖析深刻。
徐焰将军首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中国近现代国防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救亡图强中,经过反复探索和选择形成共识: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武器装备在机械化的进程中,有了质的飞跃。“两弹一星”使中国开始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摆脱了苏联中断援助的影响。
徐焰将军表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结束了邓小平形容此前的“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局面,我国内外政策有了根本改变。中国军队领导人和国防科研人员纷纷走出国门,开拓了眼界。80年代中期后,国家863计划的实施,为国防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近年我国发展的新型战略导弹,有效保障我国的国防安全。
徐焰将军强调,全军建设必须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这两个“转变”的实质,就是把提高战斗力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为维护我国海外利益,显示大国地位,必须建造航空母舰,通过训练舰解决技术问题,再建造新航就能较快形成战斗力。新形势下中国战略核力量重点要先解决生存和突防两大问题。
同时,徐焰将军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正确判断世界形势,确定适当的国防战略目标;二是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三是处理好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对大国和强敌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四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国防建设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告诫广大青年学生,既要提倡爱国主义,又要反对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
附:徐焰,国防大学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现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延安干部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的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是“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和讲学。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