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郑南宁院士来校畅谈人才培养

  10月1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应邀来校在国际交流中心207会议室作《以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以更宽阔的视野认识大学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的专题报告。全体在校校领导,全校处级干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全体干部,各学院教学秘书和教学干事,学生处和团委全体干部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张光强书记主持。

  在报告中,郑南宁校长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及与本科生教育目标存在的差距,提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是当务之急。他说,一流大学的文化价值到底体现在它必须能够培养出具有世界范围竞争力的人才,并且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学生首先就要把课上好。如果课堂教学做不好,一切无从谈起。他强调,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要倾心地为学生讲述对课程的理解,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还要融汇知识,要把前人的智慧、把正在发展的这门课的知识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的一种冲动和激情,让学生听完这门课豁然开朗。

  在分析了重新思考大学人才培养使命的原因后,郑南宁重点介绍了西安交大2003年以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进行的四项改革:一是即实施注重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教育教学新模式,强调通识类核心课程的学习,设置了自然科学与技术、文化传承、社会与艺术、生命与环境和世界文明五大类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二是建立一流的校内“学习工厂”——“工程坊”,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与现实世界交流的能力;三是推行以人格养成和第二课堂教育为宗旨的本科生“书院制”,打造适宜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大环境;四是将“体育精神”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让追求卓越成为学生的习惯,塑造学生坚强的人格和体魄,增强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他指出,改革的其目的是坚持“育人为本”的大学理念,真正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学校中心位置,回答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需求的价值诉求。

  郑南宁从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思想策源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大国崛起中必然扮演着文化薪火相传的角色。培育出让世界认同的文化和杰出人才,传播和创造文明是一流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等方面阐述了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和担当者。

  郑南宁指出,走向开放与包容的中国期待文化复兴,文化传承与创新期待大学的教育改革,网络社会为文化传承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关于大学文化传承,郑南宁结合西安交大的改革,着重就加强大学人格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了论述。他强调,人格养成教育要把本科生的思想成长和社区生活环境——书院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调人格养成与专业教育并重。卓越的教育教学必须承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用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清楚人性的善恶,懂得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最后,郑南宁强调,大学必须坚持创造的科学精神,卓越的教育教学和不懈的文化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国家的智力资源,才能真正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张光强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郑南宁校长的报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要对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思考、全面谋划,不畏困难、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将每位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才。

  张光强书记还向郑南宁校长赠送了蝴蝶画。

  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日本庆应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近年来,系统推进西安交大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绩。

我校举行郑南宁院士专题报告会

党委书记张光强主持报告会

郑南宁院士为我校领导干部作专题报告

赵忠、侯曦、王跃进等校领导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会场

报告会前,张光强书记向郑南宁院士介绍了学校概况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