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昆虫博物馆的“白求恩”

记美国堪萨斯州恩波利亚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Schrock教授

  6月18日,植保学院植保专业2010级104班的9名同学来到昆虫博物馆,为执教半年就要离开的美国教师送行,师生随意而坐,轻松愉快地聊起了英语学习、出国留学乃至中美关系等问题。临走时,几位同学热情地与他们称之为“白求恩”的美国教师拥抱告别。这位教师就是美国堪萨斯州恩波利亚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John Richard Schrock教授。

  2012年2月, John Richard Schrock教授应我校副校长张雅林邀请,来我校昆虫学学科点,进行“普通昆虫学”教学、《昆虫分类学报》改英文版及英文稿件编辑工作。短短5个多月,他的教学效果和为学报国际化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用心负责 耐心细致的好老师

  “普通昆虫学”教学工作是Schrock教授的此次访问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承担了2010级植保专业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教学伊始,Schrock就注重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说,科学就是把握已有知识并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只有那些善于提出新问题的人才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研究者。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104班的甘家铭说:“Richard的教学深入浅出,每个细节都很到位,无论是幻灯片的制作还是课程进度,安排合理有序。除了书本知识外,经常提出一些书本之外的问题,启发我们自己找到答案。对开拓我们的专业视野帮助很大。”

  看到学生们起初对全英文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太适应,Schrock教授开始时放慢语速,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慢慢说,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方式表达,再辅助各种各样的图片。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学生们已能和Schrock沟通并积极提出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而不仅限于记忆书本中的现成知识。

  让学生们记忆深刻的是,Schrock 教授的课堂生动有趣,欢乐的氛围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蟋蟀、蝉还是瓢虫,他能将昆虫们的飞行轨迹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再加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幽默的语言,一下子就引发了我们对昆虫学的热情和兴趣。”冀梦菲同学说。

  课堂上,Schrock 教授更多是在黑板上手绘昆虫,聊聊几笔,一个栩栩如生的昆虫就跃然纸上。他不仅自己画,还教学生绘图。绘图过程中,他逐一指导,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他和学生开玩笑说:“你们的手是用来学习的”。“跟我一起绘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了记忆,整合内化已学知识,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与国内教学方法不同的是,Schrock教授每周都要进行小考,学生最终成绩由十几次小考平均成绩而非一次期末考试决定。其目的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督促学生进入学习—复习—检测—再学习的良性循环。虽然刚开始学生对“知识传授—复习测试—查漏补缺”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但很快,大家都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并积极予以配合。

为提升《昆虫分类学报》国际化水平积极努力

  Schrock教授作为《Kansas School Naturalist》杂志主编、SCI刊物《The Journal of Kansas Entomological Society》的主要编辑之一,具有几十年的编辑工作经验,在国际昆虫学期刊界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他先后6次来我校访问合作,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一直义务帮助我校《昆虫分类学报》修改英文论文和英文摘要,提高英文编辑质量。

  为提升《昆虫分类学报》的国际化水平,使之争取早日进入国际SCI期刊序列,从2012年第一期开始,学报改为全英文版。Schrock教授认为,《昆虫分类学报》改成英文版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学者享有成果优先权,有利于公平公正并得到世界承认。为此,他发挥专长,热心地出主意、想办法,在参照大量国际昆虫学有关SCI刊物标准的基础上,Schrock教授帮助学报制定了新的稿约和编辑规则,共同确定了刊物新的风格,并把《昆虫分类学报》的英文征稿信息发布在美国相关昆虫学SCI期刊上,扩大《昆虫分类学报》的国际知名度Schrock教授还义务培训学报英文编辑,通过言传身教,传播国际昆虫学期刊编辑知识,提高学报英文编辑业务水平。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的稿件编辑加工,Schrock教授牺牲节假日,坚持每周工作6天,经常是没到上班时间就来到办公室工作,下午一点多别人都回家了,他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甚至晚上还来加班加点。5个多月来,他不仅完成了改版相关的工作、完成了英文版首期10余篇稿件和周尧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62篇英文文章的编辑工作,还帮助修改了学科点教师和学生的60多篇论文。

  Schrock教授对中国、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配合学科点和学报的工作,此次专门申请了带薪工作机会,专程来我校服务。还利用他在美国的便利条件,为我校图书馆和昆虫学科收集捐赠了大量珍贵文献。工作之余,Schrock教授还多方收集资料,向美国同事和学生介绍我校优雅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以期吸引更多的国外学者来校开展合作研究。

喜欢中国的“工作狂”

  对已经65岁的Schrock教授来说,现在本该是颐养天年、休闲放松的时光,但他却依然争分夺秒地工作,他说,自己唯一不喜欢中国的就是中午的吃饭和午休时间,并以自己所剩时间越来越少,必须更加努力鼓励鞭策自己。Schrock教授夫人一面埋怨他是个“工作狂”,同时却又乐于陪伴他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学期,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教学期间,Schrock教授每周要安排考试题目、打印、阅卷、登分,最后还要分析考试结果,工作量被无形加大了很多,但他从未抱怨,并乐此不疲。他总是乐观地说:“一切进展顺利”。与他共事的戴武副教授说,Schrock教授备课认真充分,治学严谨,经常去实验课堂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知识欠缺,以便上理论课时补上。“如果学生连续缺勤,他一定主动问我们,询问学生缺勤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按时上课。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Schrock教授看来,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喜欢教学,热爱学生。学生制作的简易名片,他能用熟练的汉语读出115名同学的名字和籍贯。对其中的许多同学的特点和个性也如数家珍。

  临别时,Schrock教授将他在中国的号码特意申请了保号手续,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来杨凌,再来我校,与师生一起共同讨论自己喜爱的昆虫学,为提高《昆虫分类学报》国际化水平继续努力。

  “我喜欢中国,也喜欢中国文化”Schrock教授这样说。

Schrock教授与来送行的学生交谈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