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人民日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寻找产业助力点

“‘西农小伙’发明的这个机器真管用,往年10多天的活儿,现在不到一周就能干完。”陕西汉中市镇巴县农民秦明礼,种植着1000多亩药用大黄。去年采收季,他逢人就夸“西农小伙”,“有想法、有技术,帮我们省下不少钱”。

让秦明礼赞不绝口的“西农小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赵开元。去年4月,他作为学校“研究生助力团”成员,被派驻镇巴县科技进步促进中心实践锻炼。

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大黄是主导产业之一。但由于地形复杂,采收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人工采挖费时费力,农用挖机常常受限,怎样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研发一款适合当地的大黄采收机械?”赵开元决定试试看。

他与助力团其他几名成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对镇巴几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摸底调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冲击镐主机的形状、材料、尺寸进行改进,同时配置钢铲、钢叉等辅助工具……经过一次次尝试,赵开元研发出的采收机实现了对大黄、板蓝根等多种根茎类药材的高效采挖。

“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就人生。”驻扎镇巴县的当天,赵开元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文字。与他有着同样理想信念的“研究生助力团”成员还有很多: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生杜好田,在合阳县、镇巴县建立锅巴生产加工基地,开发的“彩色马铃薯锅巴”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郑璐玮,帮助果农联系对接电商平台,是果农心中“最可爱的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习林杰,帮助镇巴县建立腊肉全产业链标准与追溯体系,提高了腊肉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研究生助力团”成员积极寻找助力点。

据介绍,依托学校农业科教资源优势,“研究生助力团”专项选拔部分优秀博士生、硕士生组成帮扶队,派驻地方镇街和涉农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截至2022年底,共选派27批次402名研究生参加。校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增信表示,助力团模式实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在培养知农爱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