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举办(二)

【信息学院】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举办

11月27日上午,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信息学院分论坛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香港、新加坡等国境外的7名青年学者为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

王琛博士以“SAR/遥感图像半监督分类”为主题,分享了将半监督学习框架引入遥感图像场景分类问题中和引入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问题中的研究成果;蒋霓博士围绕“Imaging technologies and analysis for plant phenotyping”主题开展报告,展示了在自行搭建的成像平台上使用多种成像技术对植物根系开展研究的研究成果;王景辉博士以“药物与靶点多层次互作机制研究”为主题,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化学方法对药物进行设计。

陈博奎博士围绕“未来智慧城市交通”主题,提出了自动驾驶混合系统、动态导航系统、动态交通灯配时规则三大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张欣欣博士以“All-pass Parametric Image Registration”为题,就全参数化图像配准问题展开学术报告;朱瑞锋博士围绕“Manifold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attern Recognition”主题,探索了高维非线性数据集中的真实分布几何;王晶博士以“Advances in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on data clustering”为主题,从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背景开始引出聚类的作用。

院长张宏鸣致辞,介绍了学校和学院关于人才方面的政策和支持措施、学院学科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殷切欢迎各位学者加入学院,或与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副院长胡少军主持报告会,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学术报告会。参会各位老师和同学就报告的内容、科学研究的选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倪玲 杨硕)

【园艺学院】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7日,我校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园艺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研究教授杨晓东、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周军会、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博士后赫圣博、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孟利娟等四位海外青年学者受邀通过网络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园艺学院.jpg

论坛上青年学者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作了题为“MSH1-induced heritable epigenetic effect in plants”、“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fleshy fruit initiation and diversity in strawberry and raspberry”、“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in Arabidopsis Male Sex Cells”、“Effects of light quality on strawberry, Botrytis cinerea and their interaction”的精彩学术报告。会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和探讨。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优秀青年学者与学院交流平台,通过汇聚海外优秀青年学者,紧密围绕园艺学科领域国际前沿及重大研究问题进行探讨,增强交流与合作,吸引其来院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桂恺)

【动科学院】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如期举行

11月27日,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动科学院分论坛举行,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爱荷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9名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与研究成果。

动科学院.png

中山大学刘琼博士作“鸟类飞行退化的趋同信号揭示能量供应方式的转变”报告,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发现鸟类飞行退化两个基因(ATGL和ACOT7)的趋同信号并揭示能量供应模式的重要转变。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冀喆君博士作“细胞竞争的机制与功能”报告,通过果蝇遗传基因重组,挖掘了细胞竞争的机制,并首次发现细胞竞争中在驱逐含有大规模突变的细胞中的作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程祥博士作“Targeting lipid droplets to treat glioblastoma”报告,讲述了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脂滴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应用。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何南博士作“Alpha-1 antitrypsin deficient ferrets model lung and liver disease”报告,利用CRISPR/Cas9建立雪貂AAT-KO模型和PIZZ模型能成功模拟人类AATD的肺气肿,肝病以及脂膜炎的表型。中国农业大学陈天直博士作“利用囊胚来源的三种干细胞模拟小鼠胚胎发育”报告,建立了一种重构细胞形成胚胎样结构的非粘附水平悬浮震荡培养系统,为研究细胞间相互识别、胚胎发生和发育、器官和组织再生和胚胎着床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苏洋博士作“miR-31在骨骼肌再生过程中对肌肉干细胞命运调控的机制研究”报告,骨骼肌再生过程中上调的miR-31通过靶向白细胞介导素34进而调控增殖卫星细胞内JAK -STAT3信号活性,实现对卫星细胞命运的调控以达到促进骨骼肌再生的目的。美国癌症研究所刘艳利博士作“基于3D染色质结构探究转录因子的转录调控机制”报告,利用HiC,Chip-seq等技术方法揭示KLF5转录因子通过3D染色质结构重塑细胞转录并促进上皮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国农业大学李森林博士作“丝兰提取物缓解罗非鱼热应激的机制研究”报告,丝兰提取物缓解了热应激条件下罗非鱼肠道的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和蛋白质稳态失衡。香港城市大学徐蔚博士作“利用代谢组学及机器学习技术研究奶牛能量平衡及代谢状态”报告,利用代谢组学及精准畜牧业技术可以对高产奶牛能量平衡及代谢状态进行由生理至表型、多角度及全方位的研究,以揭示科学问题(如,代谢通路)及实现产业应用(如,智能系统)。

学院领导、相关科研团队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此次论坛。姜雨副院长主持,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希望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汇聚在动科学院,增强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同时以此为契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为海内外青年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巩敏芝)

【生命学院】第七届海外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7日,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生命学院&未来农业研究院分论坛举办。

生命学院.jpg

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能源部博士后曹鹏飞、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朱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毛凯、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后南琼、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张四才、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博士后余林辉、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赵鑫、美国范德比尔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黄建生、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吴建、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后梁鹏博、美国能源部的基因组协会项目科学家王兵受邀作学术报告。会上,11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英才围绕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代谢调控、植物微生物互作、细胞免疫调控、疾病与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论坛由生命学院副院长马闯主持,未来农业研究院副院长郁飞、学院教授代表及相关师生出席并参加。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与青年学者充分互动,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报告人曹鹏飞博士在会后表示:“我是西农生命科学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青年学者论坛。在这里不仅与优秀的青年学者交流学习,同时也看到了母校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希望母校越办越好。”

本次分论坛由生命科学学院与未来农业研究院的共同举办,首次采用“云端”网络会议形式开展,近百名师生在线上参加,论坛的主题由以前的植物及微生物研究方向扩展到人类健康领域,研究领域涉猎范围更广,主题更加多元,实现了校内师生与国内外顶级学府青年学者的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海内外人才看到了我校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董青)

【经管学院】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经管学院分论坛举办

11月27日,经管学院举办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培)的吕冲冲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军旗博士、韩国首尔大学蒋敏博士、比利时根特大学史坤博博士、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王化田博士等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参加论坛并作了精彩学术报告。经管学院院长赵敏娟教授主持论坛并向参加论坛的海内外青年英才表示热烈欢迎,学院党委书记张岁平、副院长夏显力、张寒及教师代表和研究生参加论坛。

论坛上,五位青年学者就所研究的领域分别做了题为“Organizational unlearning and innovation”“生态补偿与水污染治理效果:来自黄河流域的准实验证据”“全面两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影响预测及对策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小汽车使用者愿意使用网购替代出行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分析”“助力工作重塑策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一项日记研究和干预实验研究”的学术报告,与会师生与五位青年学者就其研究的热点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通过面对面的线上交流,青年学者对学院基本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表达了希望来院工作的意向。

夏显力对学院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科学平台、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表示,经管学院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始终惜才爱才,不断为青年人才营造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热忱欢迎海内外青年加盟学院。(程文景)

【农学院】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7日,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农学院分论坛在学院203会议室成功举办,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以及香港等国内外的7名优秀青年参加。

他们分别围绕单细胞测序与植物雄性生殖发育、Novel insights into modes of plant polyploidization、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及其实践应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及微生物组互作的探索研究、十字花科与蔷薇科植物基因组进化与重复基因的功能分化、The Cotton Wall-associated Kinase GhWAK7A Mediates Responses to  Fungal Wilt Pathogens by Complexing with the Chitin Sensory Receptors、Acyl-CoA-binding protein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lipid metabolism等主题展开论述,详细介绍了他们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后续研究思路。

论坛由学院副院长郭东伟副教授主持。与会的学院专家就每位博士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等内容进行,线上交流。随后,学院还将为专家和青年学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专家与青年学者在研究领域、今后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王磊)

【植保学院】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植物保护学院分论坛举办

11月27日,我校第七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植物保护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论坛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雷蕾,日本冈山大学助理研究员Subha Das,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王强、郭亚,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博士后孙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古阳六位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论坛由植保学院副院长郭军教授主持,学院40余名师生参加分会场论坛,部分师生及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收看了线上论坛。

会议照片最终组合_副本.jpg

郭军代表学院向参加论坛的海内外青年才俊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学院的历史前沿、学科发展、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本次论坛能为青年学者们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探讨学科热点问题,共同促进植保学科的发展。

论坛上,青年学者分别作了题为“病原体效应蛋白在植物中获得磷酸化修饰的分子机制”“Proof of concept for the yadokari nature: a capsidless (+)ssRNA virus hosted by an unrelated dsRNA virus”“尖孢镰刀菌基于Cas9 RNP介导的基因编辑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小肽介导的蜜蜂病毒防控研究”“小麦及其野生近缘种真菌组研究”和“分子催化与绿色合成”的学术报告。会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和探讨。刘小凤 王宏 董梅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