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访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教授和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

“论坛将为高校园艺学科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访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教授和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教授

  金秋时节,万木葱茏、色彩斑斓的美丽校园迎来了来自全国高校的百余名园艺专家。在第九届全国高校园艺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之际,为了解代表们参加这次园艺盛会之所想所感,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国园艺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教授和沈阳农大副校长李天来教授。

  “在杨凌举办这此论坛非常有意义,”谈起论坛举办地的选择,王有年院长说,“杨凌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而学校近几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科发展走在了全国农林高校的前列。在高校科技引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有年教授认真地说,“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学科资源集成与凝炼,科研平台的打造,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李天来副校长对我校也是赞不绝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展速度很快,学校的发展思路清晰,投入力度也很大,特别是近五六年,发展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快,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次论坛,学校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会议组织安排周密细致,对此我非常感谢。这一点也充分显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综合水平。”李天来教授真诚地说。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距离世界农业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园艺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园艺产业将成为我国农业率先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并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领域。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园艺产业,科技的进步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这对园艺学科如何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谈到园艺学科建设的意义时,王有年强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高新技术的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是一产、二产、三产相融合的农业,所以高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要注重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示范,让农民能看到,能学会,能去干,能有赚。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高校的任务,要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生产一线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我相信,通过这次论坛,必将会为我们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凝炼办学办法,突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支撑作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相信每位与会代表都会有很大收获。”

  李天来副校长认为,学科建设很复杂。作为一所大学,从学校的层面讲要考虑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注重基础和区域特点,而后加以选择,重点发展;二要理清学科研究方向,并形成特色,在此基础上打造优势团队。明确方向不能贪大求全。“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你们学校这两年人才情况很好,学校士气很旺,政策也好,对人才很有吸引力。我认为,人才工作要做好,需要营造好四个方面的环境:政治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这四个方面做好了,就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另外,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方向,选择好人才,并让人才能够充分自由地干事业。还有一点就是处理好竞争与和谐的关系。”

  王有年院长畅谈了对学科建设的看法和观点。他说,学科发展要有区域性,不能一个模式,要有特色;办学要有准确定位,学科方向要进行科学的梳理,要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优化;要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园艺学科建设发展中,要加强人文内涵、科技内涵、绿色内涵的营造。他强调,园艺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生活和环境的统一,所以要赋予园艺学科良好的人文内涵,并将此作为学科的发展方向。

  最后,两校领导均对论坛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认为,此次论坛的主题涵盖了当前园艺学科的热点问题,内容涉及新形势下园艺学科建设与发展、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园艺学科为经济发展服务等方方面面。通过与会代表的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必将对我国高校园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推进我们农林高校的工作,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