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重任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发奋进取成才”
——杨福家院士为我校师生作《理想•立志•成才》专题报告侧记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那么什么是China?把China拆开来讲,C就是citizen,即公民;h就是honest,即诚信;I即发现自我;n就是never give up,即永不放弃;a就是ability,即能力。希望大家都能有公民意识,做到诚实守信,善于发现自我,任何时候都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并要具备为理想奋斗的能力。”杨福家精彩的解释博得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在我校南校区体育馆为4000多名师生作了题为《理想•立志•成才》的报告。孙武学校长主持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徐养福和师生一起听取了报告。
杨福家院士现身说法,以他精彩的人生故事激起了在场同学的思考和共鸣。
“ 希望大家树立学农、爱农、奉献农业的远大理想”
报告伊始,杨福家院士首先介绍了被称为“克隆牛之父”的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杨向中教授的成长经历。杨向中出生在河北农村,是一个放牛娃,但他热爱农村,立志献身农村。他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继续学习农业,博士毕业后到康州大学。1999年,杨向中教授用非生殖器官的成年细胞克隆出了世界首例小母牛艾米。因为艾米的诞生,康州大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也成了非常有名的大学。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从小开始对某一个事业有兴趣,非常重要。希望农林科大的学生以杨向中教授为榜样,树立学农、爱农、奉献农业的远大理想,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农业的问题时,杨福家说,农业很重要。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你们应该感到光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技术还相对落后。国家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希望农林科大的学子们能立志奉献农业,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农业,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杨福家还热情洋溢地鼓励同学们:你们的学校已经很有名了,希望有一天因为你们的贡献让这所学校更有名。
杨福家指出,以色列是一个全国60%是沙漠、90%是干旱地区的中东小国,却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和高技术强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以色列有5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信有学校的存在,杨凌农科城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也相信有这么多莘莘学子的努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努力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杨福家教授说,大学,是发现自我、实现梦想的地方。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呢?那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艰苦奋斗,当机遇来临时能及时抓住它。
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杨福家说:要勇于承担对世界、对人民的责任,具备热爱祖国的情怀。他用自己崇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言鼓励大家:“一个科学家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睿智奉献给他的祖国,使得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呢?“氢弹之父”于敏正是凭借“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人欺侮”的坚定信念,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和大家一起,用两年多时间成功爆炸了氢弹,创造了世界奇迹。
“我要告诉大家,爱国主义不是中国特有的,世界上所有文明国家都有。”杨福家教授列举了国外著名人物爱因斯坦、内森•海尔、丘吉尔、安徒生等世界名人的爱国言论和他同世界军政名流交往的有趣故事,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要记住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回忆起自己在2001年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时的经历,杨福家说:“五星红旗在英国校园升起,我内心无比激动。这不是我个人怎么样,而是我的祖国强大了!”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世界有责任,对人民有责任,对祖国有情怀。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努力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为实现使古老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站得直、站得稳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勤奋学习 独立思考 抓住机遇 努力成才”
谈到学习的兴趣,杨福家说:“要点燃头脑中的火把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他特别强调,学校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老师和家长应该是广大学生的点火者。杨福家还指出了艰苦奋斗对于青年人成才的重要意义,他引用“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什么叫一流大学?只要在周末晚上去看看那里的实验室灯火是否辉煌。”认为决定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艰苦奋斗,在于人所承载的精神和创造的氛围。
杨福家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 “哈佛最值得夸耀的是让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的名言,鼓励同学们“要永远相信自己,我能,我能干!”他用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100多个小时的事例,鼓励农林科大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学科兴趣开展科学研究,勤奋努力地工作,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杨福家指出,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每个人都会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阶段,要善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而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多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
他以复旦校友、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及电机工程学教授沈志勋、上海光源工程负责人徐洪杰、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所所长林海帆等著名科学家为例,向同学们强调,要勇于思考,抓住机遇,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知识,增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学术上要有怀疑精神,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要有主动挑战权威的精神,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杨福家强调说,有了人生观、有了动力、有了兴趣,还需要把握住机遇。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失败与挫折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杨福家用自己半年通过英文考试的事例大家:“年轻人,要抓住机遇,不要轻易放弃你的信念!”
杨福家教授指出,大学的责任在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希望同学们做到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要认真地做人,刻苦地做学问,要长真本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更不得来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半点的弄虚作假。他说,“头脑不是一个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一粒火种,但各人的火种不尽相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发现学生的火种,点燃它。”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掘潜力,应该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放手给学生创造机会。
杨福家最后说,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希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同学们牢牢记住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五四”前夕与中国农大学生座谈时提出的四点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早日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