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追忆朱显谟】(3)跟随朱老在子午岭连家砭野外实验点工作的日子

——访水保所周佩华研究员

9月15日,记者见到了中科院水保所周佩华研究员,1954年他从河北农学院毕业来到水保所,先后随朱显谟院士参加中苏联合考察队,中科院组织的长江流域土壤侵蚀调查和陕西省土壤普查工作,88岁的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谈起与朱显谟院士在野外实验点工作的岁月,仍十分激动,“作为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基础性研究,朱老建立子午岭连家砭野外实验点,可谓高瞻远瞩。”

子午岭位于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洛河和泾河在此交汇。从汉朝到明朝,子午岭一直很繁华。此后,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与内部战争影响,该地区植被曾经有过多次破坏与恢复的变迁过程,20世纪50年代已经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森林群落,是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在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调查研究中,朱老一直强调植被的作用,认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的核心在于恢复植被。” 周佩华介绍说,1962年6月,朱老在子午岭连家砭建立了一个野外试验点,组织了5个学科约30人进行综合研究,具体工作由他、田均良、蒋定生、杜修立等人负责,工作业务包括土壤侵蚀、土壤、植被、水土保持。“选取小流域和实验点,都要向朱老汇报,他点头通过才开始执行。”

子午岭地处偏僻,到处都是荒山野岭,50公里范围之内没有县城,交通十分困难。“每年春天,所里派车把我们送到离子午岭二三十里远的地方,我们背起行李、考察设备,步行进山,林场的一个临时房和小学的房子就成了我们的住所。女同志单住,男同志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屋里,没有电,晚上大家用一个油灯。当地买不到厨具卧具,我们就自己垒灶、做蒸笼和锅盖,就是打牙祭改善生活也要自己杀猪。每天留下两人砍柴做饭,其他人上山调查,回来讨论调查结果,一直坚持到秋天,所里再派车把我们接回杨凌。”对当时的情景,周老师至今印象深刻。

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但朱老带领大家坚持不懈在这里开展研究,除亲自调查外,他领着众人一个一个试验点跑,采集数据和土样,最多的时候,采集的土样达200斤。

1964年,子午岭试验点由于种种原因被撤销。从建点到撤点,子午岭试验点只维持了两年多时间,但却观测到一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林草地土壤的渗透性和抗冲性大幅度增强,因而土壤侵蚀显著下降;植被恢复后河流泥沙显著减少,甚至浅沟和小切沟都因泥沙淤积而变浅等。这些结果对分析植被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朱老认为,通过对子午岭植被演变前后土壤侵蚀的研究,可以找到一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长久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朱老的思路是正确的。”周佩华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水保所着手恢复在子午岭的工作,现在陕西省富县仁家台重建的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已成为陕西省水土保持野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