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点对点试穿”:用柔软的力量拨亮“希望之灯”

(东方网 2023-12-15 )

近期,多所高校在举行“暖冬”活动时有意避免了羽绒服的款式统一,在活动现场让学生戴口罩,在发布活动照片时对学生脸部进行“打码”处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出发放名单,点对点通知学生试穿和领取衣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困难学生购置多种类型、款式、颜色的羽绒服和冲锋衣。(12月12日 澎湃新闻)

进入冬季,不少高校都会举行“冬日送暖”活动;饱含制度善意和人文关怀的“冬日送暖”,不仅让贫困生生活上多一些保障,也让他们的心灵上多一些温暖。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呵护贫困生的权利与尊严,“点多点试穿”显然是一种有益探索。

避免羽绒服款式统一,活动现场让学生戴口罩,对学生脸部进行“扫码”处理,说到底都是为了防范贫困生被区隔、被标签化,避免贫困生被其他同学“另眼相看”。依据大数据平台进行“隐形资助”也好,“点对点试穿”也罢,既有效地保护了贫困生隐私,也让学生资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有限的资源物尽其用,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贫困生也在身高、体重、形体、审美能力、兴趣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高校之所以用心良苦地进行“点对点试穿”,就是为了让羽绒服、冲锋衣等学生资助物资能够和贫困生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精准匹配”。虽然“点对点试穿”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但其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着想的做法,自然会得到贫困生的肯定与认同。

学生资助的初衷,在于解决“后顾之忧”,亮贫困生的“希望之灯”,照亮和温暖他们前行的道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为了避免泄露隐私,为了避免被标签化乃至污名化,有的学生明明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也不愿意去申请相关的资助资源。此外,由于款式、颜色、尺码单一,有的贫困生没有领取到称心如意的羽绒服、冲锋衣,导致他们即使领取了服饰,也很少甚至不会穿在身上,从而让资助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使用价值,让制度善意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伴随着社会变迁,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认识逐渐深化,既让贫困生得到经济资助和精神慰藉,也呵护贫困生的权利与尊严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更进一步说,学生资助工作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学生们接受关爱和帮助的境遇,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多一些细心、耐心和巧心,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一切在“点对点试穿”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以最大的善意来关爱和呵护贫困生,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周全,在姿态上更加柔软,同样的资助资源,通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当贫困生得到更多的“温柔相待”,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才会被进一步激活,整个社会才会更有未来。

原文链接:https://j.021east.com/p/170260496304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