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 2022年03月14日)
自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省人民政府开展“千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活动和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小麦抗灾强管包抓指导”行动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王东带领团队年轻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奔赴多地开展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调查,针对不同地块实际苗情、墒情提出精准春季管理建议,指导农户抗灾精管夺丰收。
张保军教授(右三)和王东教授(左二)与临潼区农业农村局领导和技术人员现场研究田间管理技术方案
3月2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的麦田里,张保军细心地为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讲解:“虽然小麦播得晚,但今年冬季气温较高、土壤墒情好,只要春季管理跟得上,苗情转化升级就有把握。对冬前‘土里捂’和 ‘一根针’的麦田,春季管理尤其要加强。这类小麦当前苗很小、根系非常少,春季生长既需要火又需要水,最怕干旱,所以返青期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灌溉,但灌水量不能太多,否则会抑制地温回升,影响促弱转壮的效果。”
王东教授(左一)与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一起查看苗情和土壤墒情
在另一块长势较弱的麦田里,王东用铁锹铲起耕层的土壤仔细查看墒情,并对围在身边的技术人员和农户说:“这个地块苗小、土壤墒情目前还可以,当务之急就是追肥促壮。肥料应划沟深埋,最好采用微喷带或常用的输水软带进行小水灌溉,这样水肥利用效率高,促弱转壮的效果更好。”
在田间,研究生们对于小麦群体和个体发育情况进行调查,采集2米土层的土壤样品,准备带回学校测定土壤含水量,以便为当地小麦春季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在田间调查小麦长势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墒情
连日来,团队副教授林祥、王威雁带领研究生先后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旱作农业试验站、合阳县黑池镇太定村、合阳县王村镇柳池洼村进行小麦苗情调查和土壤墒情检测,针对旱地晚播麦田苗小根稀抗旱能力差的问题,提出返青期及时镇压提墒、趁雨追肥促苗快长的技术建议。在灌区则手把手指导农户使用微喷带及时浇灌墒情较差的三类弱苗麦田。
田间技术指导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技术部门与团队师生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静告诉记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大大增强了我们抗灾夺丰收的底气和信心。” 田间指导期间,农户们纷纷向专家咨询,并在结束时,添加微信,希望在线上得到专家团队的指导。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家团队仍忙碌于多地麦田间,因地因苗因时制宜,为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及时进行指导,力求将科研技术送到群众的手里,促进弱苗转壮,助力小麦丰产丰收。
(记者 杨杰 通讯员 闫瑜涛 牛堉锡 王欣)
原文链接:https://www.sxncb.com/2022-03/14/content_949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