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追绿”的农业人

(陕西日报 2024-09-24)

3_副本.jpg
九月十二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王茂东在玉米地里检查试验装置。

9月12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王茂东蹲在一片玉米地里,观察作物长势。

如何在种地的过程中节水减排?是王茂东研究的方向。这片玉米试验田,承载着王茂东的汗水与智慧,也是他毕业论文中不可或缺的数据宝藏。

不仅是玉米试验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等发展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科研教学优势,还肩负着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建设智慧水利 护航农业发展

在农田水分转化试验场,王茂东认真记录着不同种植区域的数据。“N代表氮含量,W指的是水。”王茂东介绍,试验场上方的遮雨棚可自动控制,拉上后就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避免试验被降雨等因素干扰。

来到种植区域的实验室,王茂东操作蒸仪,介绍“控水”原理:“蒸仪可以随时测量并导出作物的蒸发蒸腾量,从而计算出不同区域的需水量。我们再按比例浇水。”

包含蒸仪在内的作物蒸发蒸腾量测定系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蔡焕杰等人研发,是该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代表,自2013年开始使用,至今完成实验教学任务6364人时数。

近年来,蔡焕杰团队以冬小麦、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水、氮及生物炭施用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温室气体排放等的影响,解析生物炭、水、氮互作对土壤微环境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理。

“通过不同的实验数据对比,我们希望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为农田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蔡焕杰团队成员、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研究生张蓬妍告诉记者,“通过两年研究试验发现,农田通过亏缺灌溉处理,氧化氮累计排放减少17.59%;通过添加生物炭,氧化氮累计排放减少14.41%。”

让绿色版图常绿常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上官周平和陕北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缘分。1996年,他走进榆林,开始黄土高原粮食作物的研究工作。那时的陕北给他留下的印象莫过于漫天的风沙。

今年7月,他受邀到神木市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参加会议,看到的是满眼的绿。

30余年,上官周平见证了陕西绿色版图的扩张。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国土综合整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开展,黄河年输沙量稳定保持在2亿吨以下,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余公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几代科研人员成为黄土高原“增绿”的参与者。在植被恢复方面,该校团队提出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建议,实现了黄土高原整体由黄变绿的生态嬗变;在水土保持方面,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格局与趋势,构建了适用于侵蚀环境的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使黄泥沙锐减。

上官周平认为,“绿”有4个阶段——变绿、增绿、保绿、用绿,他的研究也为此服务。他通过典型植物群落重构调控土壤干层燥化技术,合理搭配刺槐、柠、苜蓿等植被,让土壤干层不断减弱;通过功能微生物菌组强化土壤肥力,修复生态功能低下的樟子松林,让植物生长速率提高了40%至60%。

“让绿色版图常绿常新。”上官周平说。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大美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等课程,依托学校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试验林场等开展示范教学。

在秦岭腹地的林场,在黄河流域的地质公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深实践,用一言一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绿色转型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岳超研究员团队的题为“全球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碳排放”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刊发,何俊皓、邱玲花为共同第一作者。

不透水面指由不透水材料覆盖的地表,通常包括建筑物、道路等硬质表面,以及覆盖着人工材料的城市建设区域。

谈及研究背景,何俊皓说:“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息息相关,不透水面的扩张会导致碳排放,但此前这一领域缺乏定量化研究,我们想揭示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不透水面覆盖后,土壤中有机碳默认损失率为20%。但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得出的平均损失率为59.5%。这意味着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的土壤碳排放量,要远远高于IPCC建议的默认值。”何俊皓介绍,希望这一研究能引起公众的关注。

作为研究团队带头人,岳超十分重视与国际组织及国外同行的合作。今年7月,IPCC在意大利举行专家会议,讨论“协调土地利用温室气体排放的不同方法和方法论”,岳超受邀参与。

岳超告诉记者,这次交流有助于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优势特色,与国际组织对话,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取得更丰硕的合作成果。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国家农学高校联盟,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目前已有中、俄等8个上合组织国家的21所大学加。该校已举办中国—哈萨克斯坦盐碱地治理与农业高效用水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50余场。

原文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83193.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