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国苹果产销第一大省,苹果也是陕西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各地市、县均采取了封路、设置路障、交通管制、限制人员流动等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蔓延,防控效果良好。但调查数据显示,86.04%的样本认为封路、设置路障等疫情防控措施对苹果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认为影响非常大占36.38%,影响比较大占24.71%。”这些天,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密切关注着苹果产业受疫情影响情况。
霍学喜表示,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影响库存苹果销售,而长期来看,将严重影响未来一年苹果的产量与质量。“当下首要任务是全力保障物流绿色通道畅通,帮助苹果经营者实现查验、过关等操作便利化,确保运得出生产一线、运得到消费一线,实现果农果商有效对接、产区和销区有效对接,最终实现产品供需有效对接。”
霍学喜调查发现,80%的果农是通过果商/客商收购方式销售苹果,利用网络销售的比例仅占11%。
“当前,苹果网络销售依然是平面市场和无序竞争市场,新型经营主体的目标销售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以批发市场和超市销售为主,出口比例低且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向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比例较低,依托苹果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模式,围绕苹果基地县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经营体系缺失,在新零售模式、新商业模式、品牌建设、进军欧美高端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大空间,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刻不容缓。”霍学喜表示。
此次疫情对我省苹果生产销售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应采用物流运费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减免涉果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返还失业保险费、增加就业补贴等政策,扶持涉果企业、苹果合作社、家庭农场、果农渡过难关。未来,我们必须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构建现代果业发展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用于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标准化生产管理、产业化链条延伸、品牌培育与推广等关键环节,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霍学喜说。